这次,这位浙商把宪法馆建在了村里
2023-12-01 21:22:15 世界浙商
“就像造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样,宪法是一切法律的立法基础,是一切法律的总开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审议通过四部宪法……”建筑行业出身的董利华既是联众村宪法馆的讲解员,也是该馆的创建者。
近期,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联众村的宪法馆正式开馆。据悉,该馆是浙江首家村级宪法馆,总面积400平发米,藏品2000余件,重点展示宪法草件(初稿)到1954年宪法公布到1982年第四部宪法诞生及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修宪的相关文献资料。
“对民营企业来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董利华看来,1988年私营经济被写入宪法,1993年市场经济、人才入宪法,1999年把法治中国写入宪法……这些使得民营得到了解放、发展和保护。为此,民企在得到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学习宪法、宣传宪法是应有之义。
“很多人都觉得宪法似乎离我们生活很远,法是警察和法院的事,我一不惹事,二不犯法,法和我有关系吗?其实不然,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有1000多部,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懂法可能寸步难行。你看,从我们吃早餐开始,就和食品安全法发生了联系;出门上学、工作的路上,又有道路交通安全法为我们保驾护航……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律和我们零距离。”在讲解的过程中,董利华也会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加以说明。
“我当过被告十年!但是我始终坚信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会还我公道。”事情始于2006年,因嘉兴中港城转让涉及股权纠纷,董利华作为法人被推到了被告席上,其中,涉及最高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等不同属地和级别的法院。面对诬告,十年间,董利华前后委托了北京、杭州、上海、嘉兴四地一共七家律师事务所应诉。事实胜于雄辩,真金不怕火炼。2016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原告王某终审败诉。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在这个馆里,大家可以从《共同纲领》《五四宪法》《1982宪法》等文献资料中了解我国法治化进程跨越性的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这点更为明显,2018年宪法修改涉及现行宪法文本十一个领域,形成二十一条宪法修正案,既同改革开放以来的现行宪法的制定与历次修改一脉相承,又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新特征,内涵丰富,意蕴深远,面向未来……”在讲解员的道路上,董利华会一直走下去。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李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