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巨、南存辉、宗馥莉、曹国熊等浙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什么新机会?
2024-01-25 11:24:31 世界浙商
1月22日,浙江省正式进入“两会时间”。1月23日上午,浙江省省长王浩作政府工作报告。翻看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感受到浙江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
那么,关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浙商怎么看?
徐冠巨 传化集团董事长
政府工作报告专门部署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特别指出“推动民营经济32条政策精准落地”。这让我们民营企业深受鼓舞,我们要把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针,在“科技、人才、管理变革与数字化”等核心能力建设上持续加大投入,既突破当下转型的挑战,又面向未来实现新的发展。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团结带领全体传化员工奔向新的未来。
南存辉 正泰集团董事长
“催人奋进、干劲十足!”报告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并明确十方面重点工作,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方向,增强了创业创新的信心。报告提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32条政策精准落地等,让我深切感受到政府对民营企业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也为我们在新一年里放心干、安心干注入了“强心剂”。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重点工作,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意义重大,与正泰的产业布局、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我们将深入学习报告精神,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用平常心面对不确定性、用积极行动拥抱不确定性,奋力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新兴产业等增长新引擎,在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汪力成 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比以往更精炼,客观全面地总结了浙江省过去一年的成绩、面临的挑战以及新一年的目标和措施。
作为民营企业代表,我比较关注其中两个数字,一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6%,二是出口增长3.9%。尤其是出口增长的3.9%,使得浙江在出口上反超江苏。我认为,这一反超除了两省外贸出口产品产业结构上有所不同外,还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2023年初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的牵引下,浙江省商务系统在疫情防控转段第一时间即组织各地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成效斐然,拓宽了企业思路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信心;二是浙商自带的“地瓜经济”基因,让浙江企业在近年间严峻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中灵活应变,从以往仅依赖产品卖出去,开始尝试“走出去”,实现产地多元化。以华立在泰国和墨西哥的两个工业园为例,已入驻的300余家中国企业中,浙江企业占100余家,而江苏企业只有39家。当然,华立海外工业园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全部,但窥斑也可见豹。
我分析过当前“走出去”的企业往往有六类动机:一是为追求更低的生产要素成本而“走出去”,如服装鞋帽类;二是为打破关税壁垒,实现“销地产”而“走出去”,华立即是其中之一;三是国内产能过剩企业希望“走出去”寻求更大市场空间;四是为获取上游矿业资源,如青山实业等;五是应下游品牌要求缩短供应链半径而“走出去”,如特链、果链企业等;六是被下游采购商要求“走出去”设立“备胎”。六类动机背后是六类企业,除最后一类外,其实都应当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全球化布局。
最后一类企业相对被动,他们往往来自技术门槛不高的行业,且往往做的是代工,做完便通过FOB交货,高度依赖下游采购商,也没有议价能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必须被淘汰。建议政府能够伸出有形的手,鼓励央企、国企与民企携手建起网络、商社等,帮助这类企业优化客户结构、通畅出口渠道。
此外,政府应当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从单纯外贸出口思维转向全球化经营思维,慢慢成长为总部在浙江的国际化公司。初步数据来看,全球化思维不仅对母体没有消极影响,还会带来更多增量。
王黎红 海亮集团董事长
这是一份振奋人心、鼓舞人心的报告。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6%,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成功举办,系列成果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浙江发展的不凡“速度”;聚焦聚力十方面重点工作,高远务实的宏伟蓝图规划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浙江发展的不凡“深度”;十大民生实事更多惠及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让群众有感有得,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浙江发展的不凡“温度”。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全力拼经济、抓发展,坚守教育事业、有色材料智造、生态农业三大主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勇于担当作为、争当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事业的积极贡献者,争做发展的实干家和新时代的奉献者。
章建成 杭钢集团董事长
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催人奋进,指出2023年浙江GDP首次跃上8万亿新台阶,极大地激发了杭钢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定了杭钢人战胜困难、勇攀高峰的信心。报告明确了2024年浙江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十方面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浙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杭钢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省属国企,杭钢集团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步伐,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以实施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深化产业提质增效、改革创新赋能、除险保安攻坚、红色根脉强基“四大工程”,进一步推动钢铁智造、现代流通等传统产业强基转型,节能环保、数字科技等新兴产业提效提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动能更足、效益更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
张天任 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
省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一年来的成绩,在去年异常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浙江省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也令人振奋。作为浙商的一员,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报告指出,2024年,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5%左右,并部署十方面重点工作,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增强了发展信心。报告还指出,将推动民营经济32条政策精准落地,让广大浙江民营企业家充分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相信在精准政策的扶持下,浙江民营经济将展现更大作为。
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为民营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科技创新是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天能从最初的村办小厂,成长为中国500强企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已建成8个国家级、48个省级创新平台,主导参与制订的国家行业标准170余项,获得专利4800余项。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天能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先进的绿色智造产业链群,构建优质、良性的生态圈。接下来,我们将牢牢扎根新能源赛道,全面锻强动力电池产业链,聚力构建新型储能生态圈,推动实现动力电池和智慧储能两大核心产业的协同发展。下阶段,我们将通过“实业+资本+科技”三轮驱动,“数智化、平台化、国际化”三化联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浙江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贡献天能力量。
宗馥莉 娃哈哈集团总经理
今年我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点明形势,部署行动,释放信心,经济大省勇挑大梁,作为一名浙商我也倍感使命在肩。
报告指出,2023年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守步伐,在支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下,山区26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有力增进了人民福祉。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参与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过去一年,娃哈哈也通过“山海协作”、“联乡结村”等特色帮扶方式,将先进技术模式、现代生产要素引入乡村,扎实提高地方“造血”功能,有力推进共同富裕。
报告同时部署了2024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在营商环境方面,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此次两会,人大审议了《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从顶层设计角度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持后盾。我也在此次两会递交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搭建“企企”互信信用体系的提案,希望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浙商更能心无旁骛地地闯事业、拼经济。
在制造业发展方面,政府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传统产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娃哈哈与宏胜作为深耕制造业的民营企业,要持续以扎根实业创造长期价值,以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食品饮料行业要有建链强链的敏锐嗅觉,纵深推进数实融合创新突破,落实打造“智能时代食饮新工业综合体”,不断加速新制造与新消费融合,激发新动能乘数效应,对产业生态赋能与输出。
2023年浙江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生产总值增长6%,这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来源和底气。2024年,浙商要振奋信心、努力拼搏,以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做细做深数字经济,夯实制造业转型基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全国经济勇挑大梁,奋力谱写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曹国熊 普华集团董事长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抓好十方面的工作,普华资本作为中国最早的创投机构之一,非常关注“提升政策引导保障成效”这一重点工作,对于其中提出“投早、投小、投科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催生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成长企业”的工作导向,我建议强化战略性技术攻关、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用三手齐抓,来推动先进制造业 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引领力量。让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我相信浙江新兴产业相关领域企业,会有更多发展机会。
此外,“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这一重点工作备受业界关注。在我看来,所谓高能级科创平台,是具有科创战略意义,能形成战略科技的力量。这是能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创平台。如何打造高能级的科技平台?我建议政府牵线,粘合产业资本、创投资本、大学院所三位一体,组建紧密合作型的科技成果孵化模式。平台以孵化方向为“线”,牵建三位一体式平台。只有产业方、创投方、院所方的深度合作、优势互补,才是决定孵化能级的关键。
来源:浙商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 记者 姚恩育、李艳霄、谢颖、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