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煤矿老总眼中的能源与经济丨乡土观察

2024-02-27 12:50:13 世界浙商

过年回家,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随着春节长假的正式结束,

回家过年的人纷纷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离别的时刻,总是感叹时光转瞬即逝的短,

心中的不舍在这一刻无限放大。

《浙商》杂志特别推出"乡土观察",

以春节回乡见闻的方式,

记录和呈现这个充满乡愁的中国大地上,

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第2篇是——湘南某县

春节跟着我先生回到他位于湘南的故乡,“采访”了一位在煤矿工作的亲戚李华(化名),试图从他的视角观察能源与经济。

这个县年轻人多在外地工作,留在本地的较少。李华老家村里人建了个微信群,往年除夕夜,回乡过年的年轻人争相燃放烟花鞭炮,把视频丢进群里,暗暗较劲谁放得更响更喜庆。不过,今年春节群里静悄悄,“看来去年大家都没赚到钱。”李华说。

五十多岁的李华是X煤矿的管理人员。煤炭业曾是该县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关停整治,目前全县仅留8家煤矿,不再能支撑全县经济。X煤矿是省属煤业集团的子公司,去年效益不错。不过煤矿工人收入低,年轻人不愿进煤矿“挖煤”,李华担心煤矿后继无人。

湘南江边,村民出售本地特产冰糖橙

煤矿工人收入低,无法吸引年轻人

我见到在X煤矿工作的一对四十来岁的夫妻。妻子是煤矿绞车(卷扬机)操作工,月收入不足2000元;她丈夫是煤矿技术员,月收入约4000元。李华说,夫妻二人月收入约6000元,要还房贷,只够养家糊口。

那位妻子收入如此低,为什么不换工作?李华说,图稳定和退休工资。在县里,煤矿工人算是稳定的工作,还能交社保。并且,煤矿工人属于特殊工种,女性45岁退休,那位妻子退休后每月能拿2000多元退休工资,在县里属于较好的退休待遇。所以许多女性煤矿工人“巴不得早点退休”。

在煤矿之外的劳动力市场,工价已相当高,比如搬运工、土建工的日薪为200-300元。李华说,从吸纳就业角度,煤矿有的是岗位,但“苦脏累险”、工作环境差,加上薪资没优势,没有年轻人愿意干。在X煤矿约1000名员工里,主力是60后70后,80后占比不足10%,90后人数更是仅个位数。

X煤矿也在想办法吸引年轻人。政策之一是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高于在岗员工,比如办公室文员月薪约2500元,新入职的本科生开到4000元,但仍招不到人。几年前,重庆关停了一批煤矿,大量富余人员流出,X煤矿曾前往招工,有意向来的有30多人,然而最后一个都没来,因为待遇不够吸引人。

对于国有煤矿工人待遇之低,李华也深有感受。他说,上世纪90年初,他刚入行当一线工人时,月工资仅200多元,只能基本维持家庭生活。不过,那时本地工资都不高,煤矿工人有稳定的工作、固定收入,还能提前退休,从事煤矿还有优势。到2004-2013年,煤矿十年黄金期,煤矿工资也没有大幅提升;2014-2017年煤炭行情落入低估,煤矿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煤矿上级企业只能要求下属企业分散突围、自求生路。

2018年后煤炭行情渐有起色,X煤矿也逐年给员工涨薪,每年涨5%-8%,个别工种涨12%。李华记得,2008年他当技术员时,岗位工资1400元,目前该岗位已上涨到3200元。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其他行业比,这一工资水平不具备吸引力,煤矿岗位优势不再。

湘南即景

新能源未影响煤炭业

近年,煤价经历了猛涨和渐落的过程。2021年是煤价最高峰,X煤矿每吨价格一度上涨到2700元。此后逐步回落,2023年全年均价落至每吨1400元。X煤矿特产优质白煤,一向受市场青睐,去年X煤矿向集团上交利润超亿元。

李华说,去年煤价是“该跌不跌,该涨没涨”。每年4月-8月是水电丰沛时段,本是煤价下跌时,去年却没跌,煤价维持在约1900元每吨。10月后随着供暖季到来,煤价本该上涨,但去年却反而下跌,一个月跌几百元,到12月跌到1100元左右。分析下跌原因,李华认为是煤矿下游企业包括房产、钢铁、火电等产能减少及外部煤炭进口所致。

李华很关注东部省份和全国经济发展态势,因为X煤矿的客户是钢厂和火力发电厂,全国尤其是东部省份经济活跃度上升,煤炭行业效益就提升。“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如果它形势好,就需要钢材,需要煤炭发电。反之同样如此。”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发电量8.7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为36.2%。意味着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发电量占63.8%。李华认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尚未对传统能源尤其是煤炭行业产生影响。不过他相信,未来新能源占比的提升,将对火力发电产生冲击。

来源:世界浙商客户端 记者 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