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萧山区委书记首次调研产业平台,为什么是这里?

2024-05-07 14:29:53 世界浙商

新任萧山区委书记首次调研产业平台,会去哪里?

第一站,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5月6日,“五一”假期结束后首个工作日,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深入江南科技城、信息港小镇等平台,及禾秒科技、无忧传媒等科创企业走访调研,看生产、听谋划、问需求。

一个多月前,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杭州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调研时,就曾来到萧山经开区。这场调研,企业、人才、创新、生态等成为高频词,赋予了萧山经开区“推动形成催生新质生产力高地”的目标任务。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被视为萧山发展的主引擎。这几年来,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生态、新模式,萧山抓住“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跃迁的风口,在杭州新一轮生产力布局重塑中,对萧山经开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钱江世纪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四大平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四大平台的位势都在快速上升,嵌入了杭州现代经济体系的架构之中。

新任的区委书记,曾在工业大区宁波北仑担任区长,后来又到了省科技厅担任副厅长,此番调任萧山前还在杭州市副市长的岗位上分管杭州工信、商务、投促等工作,对工业、科技、招商等工作都非常熟悉。面对萧山生产力布局的极大变化,他为什么把萧山经开区选为调研平台的第一站?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地

抓开发区经济,是杭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道良方。

早在2022年,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曾主持召开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提到要“吹响以开发区为重点抓产业集群发展的号角”。

开发区强,则产业强、区域强。重视开发区的发展,是萧山高速发展的一个秘诀。

一直以来,萧山经开区都是萧山发展的“压舱石”“顶梁柱”。2023年,萧山经开区经济总量占萧山27.3%。同时,在全国经开区排名中,萧山经开区首次进入全国前20位,位列全国第17位,跨入了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

坐稳萧山发展主引擎,萧山经开区也在一路向新而行、向高攀登,经济本底已经发生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

从孙旭东这次调研走访企业的名单中,就可以看出一二。

浙江禾秒科技有限公司,是调研的第一站。

作为全球头部激光雷达制造与研发企业禾赛科技的全资子公司,禾秒科技主营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的生产制造。

“光源是你们自己设计的吗?”;

“芯片是哪里生产的?”;

“怎么看马斯克方案与激光雷达方案?”;

“与哪些车企取得了合作关系?”……

在禾秒科技,孙旭东一边听取企业负责人介绍,一边详细询问有关情况,每一个问题都十分专业。

当了解到禾秒科技与上下游企业对接合作时,孙旭东要求相关部门务必做好助企服务,让禾秒科技负责人感到十分暖心。

无忧传媒是调研的第二家企业。

在这家头部MCN机构的展厅,孙旭东了解企业发展历史,对企业扎根新消费赛道表示肯定。

面对数字经济与千行百业的融合,孙旭东希望无忧发挥新消费产业链的“链主”效应,不断更新发展模式,让新消费成为经济动能,为萧山打造新经济业态作出更大贡献。

这两家企业,无论是硬核科技的突破,还是商业模式的更新,都在高质量发展中“向新而行”。借由新任萧山区委书记第一次调研平台,释放了萧山抢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号。

如何推动形成催生新质生产力高地?对于拥有高能级科创平台与科创企业的萧山经开区,孙旭东在调研中给出了勉励和方向。他说,要着眼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锚定重点产业抢位发展、错位发展,大力孵化、培育并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激发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

(二)大抓平台、大兴企业的主力军

抓开发区经济,杭州加快推动土地、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和重点平台集聚。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大平台,萧山经开区又是大抓平台、大兴企业的主力军,如何提质增效、做优做强?

调研中,孙旭东一路看变化、找定位、谋发展。

江南科技城,是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战略要地,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是各类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的重要落脚地和试验田。

不仅如此,江南科技城还拥有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研究院、湘湖实验室“三驾马车”,在努力开辟“科创+智造”双轮驱动的新模式。

孙旭东看展板、听介绍,了解江南科技城区域位置与产业布局。听到江南科技城今年将确保腾出产业空间800亩、力争达到1000亩以上时,孙旭东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产业空间利用如何体现不同赛道?标准厂房是否符合“工业上楼”?工业厂房是否开展了“有机更新”?

“可以研究一下标准厂房层高、建造等设计标准,让产业空间能与细分赛道的需求相配套。”指着眼前的城市规划图,孙旭东勉励江南科技城积极探索标准厂房“工业上楼”、产业用地“有机更新”等新思路、新做法,为全区乃至全市工业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支撑。

信息港小镇是萧山区首个省级特色小镇,打造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消费四大特色产业,拥有4家独角兽企业。在逐一了解独角兽企业发展与培育情况后,孙旭东说:“对于一批准独角兽企业与有潜力的企业,我们要研究给予更多的‘阳光雨露’。”

平台提能升级,关键的确在于大兴企业、大抓项目。

过去一年中,萧山经开区招商引资引人注目,不仅招引了全省最大外资项目,还成功招引落地杭州全市首个百亿级项目,跻身全国经开区第一梯队。

今年初,萧山明确了做好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助企服务“三大攻坚战”。“要全力以赴,把招商引资当第一要务。”调研中,孙旭东强调“蓝图不变、目标不变、节奏加快”,将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工程,做好各项工作谋划保障,全面出击,确保企业与项目引进量质齐升。

“开发区就是靠项目垒起来的,要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项目落地。”针对目前杭州正在力推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孙旭东要求开发区全员投入项目保障,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以“集成高效、极简审批”为目标,推出一批高效推进的项目样板。

(三)年轻人奔赴的希望之城

“第一平台”要扛起首位担当,既要有“产”,也要有“城”与“人”。

今年浙江“新春第一会”提出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对于去年拿下人口净流入第一省份的浙江来说,这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构筑人才竞争新优势的固本之举。

今年3月,省委书记易炼红在调研位于萧山经开区的禾赛科技时还曾提到,对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浙江始终秉持“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理念,诚挚希望天下英才汇聚浙江,形成“浙江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浙江”生动局面。

如何让人才充分释放潜力、尽情施展才华、成就更大事业,已经成为萧山一道必解题。

萧山是浙江人口第一区,也是浙江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200万的区(县市)。只有产城人文高度融合,才能保持强大的人口引力,从“人才红利”的争夺中赢得优势。

孙旭东在调研萧山经开区时,就特别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服务,要求“强化要素保障,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样板”。比如调研尾声,他对萧山经开区全体干部提到一个“关键要素”——青年,着重强调了人口净流入,特别是年轻人的流入的重要性,要把年轻人作为招商引资的关键变量,让萧山、萧山经开区成为年轻人愿意奔赴的希望之城。

“浙江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浙江”。浙江的这份期待,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萧山清晰可见。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