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康李楚:人工耳蜗领域“少帅”

2024-06-19 16:16:21 世界浙商

(实习生 何思源 记者 孙岚)“让听不见的人听见,让看不见的人看见,让站不起来的人站起来。”这三句话一直刻印在诺尔康一楼展厅的墙面上,这既是诺尔康的宗旨,也是李楚的初心。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诺尔康”)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神经电子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致力于为残障人士提供创新的康复解决方案。诺尔康的人工耳蜗系统,凭借着全独立自主的产权和先进的技术,成为全球第四家、中国第一家规模化生产人工耳蜗的企业。

“创二代”为何专注于科技创新?

李楚是一位典型的“创二代”。2004年,25岁的李楚在加拿大留学毕业后选择回国,与父亲李方平(当年的“温州八大王”之一)一同投身科技领域。他们将视角投射到人工耳蜗系统、人工视觉系统、偏瘫及全瘫类疾病的电子刺激康复装置等神经电子产品的研发,助力帮助残疾患者实现健康的生活。

在父亲李方平的创业光环下,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二代”,李楚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期望。如今,诺尔康人工耳蜗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20%左右,累计已帮助2万多名耳聋患者回归了有声世界。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0%,第一次实现盈利3400多万元。预计今年营收将增长50%以上。经过十余年积累,诺尔康开始步入高速增长期。

李楚介绍,国家和地方医保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异地就医制度的推广,使得人工耳蜗的服务区域日益扩大。此举为患者在本地就医提供了便利,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就医负担。

目前诺尔康正在准备参与国家医药集采工作。这也使李楚对诺尔康的发展前景抱有更大的信心。

当前,国内的人工耳蜗行业用户群正在扩大。之前人工耳蜗的主要受众是儿童,随着新出生人口下降和优生优育和基因检测等手段的广泛应用,加上医保和残疾人帮扶政策的深入实施,有听力障碍儿童患者的比例也在大幅下降。

“这当然是件好事。儿童用户市场将会饱和,我们近年来逐步加大对中老年市场的开拓。在全球耳蜗行业,海外竞争对手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客户是中老年人。”李楚说,在欧美国家,大约有50%以上的老年患者在做人工耳蜗植入,30%是中年患者,只有20%左右是儿童患者。

据了解,国内许多老年人的理念、医保政策与欧美国家不同。欧美老年人有较高的驾车需求,很多会选择用人工耳蜗解决听力障碍问题。不过,国内老年群体听力障碍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2021年发布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预计2050年将达到2898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的听力损失常与痴呆同时存在,目前已有的多项研究表明听力损失与认知能力下降及痴呆呈正相关。

近年来,诺尔康持续开展中老年群体听力领域知识普及工作,通过走进社区科普的形式,帮助中老年人了解人工耳蜗、医保政策等知识。

从人工耳蜗到更广泛领域

自2005年进入人工耳蜗领域以来,李楚与国际国内此领域科学家已打了19年交道,研发早期,他在美国的研究室与研究人员一起通宵达旦地干。此后19年,每一款产品的每一步研发进程他都深度参与,深知科技研发是诺尔康前行的核心动力。

诺尔康坚持将每年营收的30%-50%作为研发投入。公司拥有一支神经电子领域的顶尖研发团队,在杭州和美国加州建有“浙江省神经刺激科学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和“诺尔康神经刺激科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两个研发中心,同时在杭州和浙江大学一起设有浙江省神经电子与脑机接口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国家“脑计划”头部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人工耳蜗研发成功后,李楚和科学家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利用在听觉假体设备领域的开发经验,继续在视觉假体设备、泌尿系统神经调控设备及大脑神经调控设备领域投入,相继开发了听觉脑干植入系统、骨导式助听器、人工视网膜系统、骶神经刺激系统、膀胱内电刺激系统、穿戴式经皮胫神经刺激器和治疗帕金森的深脑刺激系统等一系列产品。

在泌尿系统领域,目前,诺尔康已经拿到针对尿失禁疾病的三张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国内首创的产品。诺尔康正加快与医院达成合作,希望尽快让更多泌尿系统患者得到治疗。此外,诺尔康还在积极申报一款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品注册证,目前临床试验已经成功。

在销售上,诺尔康正在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去年和今年,李楚参加了多场耳科领域海外国际会议,在会上介绍诺尔康及其产品,以吸引海外更多医院和经销商合作。去年,海外市场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近20%,产品远销俄罗斯、西班牙、委瑞内拉、巴基斯坦等十多个国家。李楚介绍,未来诺尔康将继续深耕欧洲和美洲这两个重点海外市场。

李楚办公室一角,墙上、地面陈列着户外露营用品——可折叠桌椅、便携式锅和炉等等,透露出主人有一颗向往野外的心。他并没有多少时间能用得上它们,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抬头看看这些物品,心里又能生出新的劲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