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靴子落地” 银发产业该何去何从?

2024-09-29 15:15:16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见习记者 胡淼)9月28日,银发产业主题论坛在杭州举办。

数十位来自各地民政单位的负责人、高校学者、企业代表以及研究人员汇聚余杭区天时科创园,以“聚势银发经济,探路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从政府、市场、社会及家庭四个层面进行专题研讨。

部分参会嘉宾认为,银发经济潜力巨大,未来,社内内部或周边的“嵌入式养老”或许是重要趋势。面对国内外日益凸显的老龄化趋势,多位嘉宾从智慧养老、AI赋能、培养专业人才等角度积极提出对策。

银发经济潜力巨大 嵌入式养老是重要趋势

清华大学中国服务创新研究院院长郑吉昌认为,银发经济不仅包括“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还包括“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约为6%。郑吉昌表示,“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约为10%。”

“相比于高端养老,城区内嵌入式养老是一个重要趋势。”在浙江金色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魏得时看来,将养老院嵌入社区内及周边养老院的益处显而易见,例如老人之间大多相互认识,也方便家人前来探望。

浙江两山康养健康管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阮晨伟与魏得时持相似观点。阮晨伟表示,两山康养的使命是“构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模式”。近年来,团队已经成功打造出安吉颐养、绿水荆湾等多个康养项目。

不过,要想发展银发产业,必须有大批专业人才。金色年华集团联合创始人徐和春认为,如果没有一大批拥有健康文化思想的精英人士,培养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建设健康的“蓝工”人才队伍,健康产业只能是“一张设计美好的图纸”。

徐和春称,退休是工业化时代的思想和产物,人类已进入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不应有“退休”之说,应是活到老、学到老。对此,徐和春提出,可以将“老龄人口”转化成为“健康人才”,让老年人成为健康产业主力军。

延迟退休方案出炉 银发产业该何去何从?

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延迟退休逐步推行后,银发产业该如何应对?

智慧养老势在必行。在杭州乐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干成看来,智慧养老‌是一种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姜干成称,“乐湾云希望做智慧养老领域的钉钉,打造符合集团实际需求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浙江银光汇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符康强建议,应当构建以专业助老员为核心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符康强介绍,“专业助老员能够获得老人精准、动态的信息,形成数字化档案,同时能为老人匹配对接各个层面的服务,让每一个老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关怀。”

为何以县域为单位构造养老服务体系?符康强表示,只有县域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把大账算过来、有规模设计出系统的服务产业。“此外,县域具有熟人社会的特征,项目容易成型,推广价值更高。”

人工智能时代 银发产业如何借力AI?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2024年国办1号文首次聚焦银发经济。当前,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经势在必行,银发产业又该如何向AI借力?

“AI+养老机构配套服务将是居家养老的最终出路。”梁跃曦是杭州菁年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和团队研发了一款AI智能看护摄像头——万物IOE,该产品能够实现24小时实时看护、350度全方位监测等功能。

梁跃曦表示,居家养老或许是未来的主流,上门养老服务市场潜力大。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各类机构共有830万张床位,实际入住人数约400万人,只占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34%。

“公司由达特茅斯CPHAI实验室孵化成立,专注于提供卓越的AIGC适老化解决方案。”梁跃曦介绍,在公司的技术后台,算法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老人的信息、需求,匹配护工上门服务。在应用前端,社区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算法推送结果,主动上门引导宣传,避免撒网式推广。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公元9世纪,诗人刘禹锡用此诗句来勉励好友白居易应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本次银发产业主题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银发产业的最新成果和创新活力,也为推动我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主办方介绍,该论坛由浙江金色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宁波高质量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浙江金色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浙江银光汇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乐湾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菁年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