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通商银行坚定走好中国金融特色发展之路

2025-04-16 18:22:44 世界浙商

十三载砥砺奋进,初心如炬;十三载奋楫笃行,使命必达。宁波通商银行成立十三年来,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致力打造高美誉度的专业“心”银行,成长为外资银行成功转制、小型银行稳健发展、专业银行创新转型、年轻银行奋勇前行的典型代表。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监管部门指导和全体股东支持下,扎实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对照“八个坚持”要义逻辑,迈出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新步伐,实现“五三”规划良好开局,品牌形象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争先进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综合评价城商行中位列第23位,较上年前移10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千家银行排名第620位,较上年前移5位。

坚持党的领导,品牌建设蓄力“领航”。

深化党建体系化建设。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筑牢同心、步调一致”行动,落实“八个坚持”要求,引导全行凝心聚力。优化完善党建工作,健全三级组织体系,加强支部“四个一”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施“五项融合”新行动,将党建品牌建设与“两基”管理提升、凝心聚力推进经营发展、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相结合,引导全行聚焦主业、建功立业,“五要五不”成为全行自觉遵循。开启“上台阶”新征程,“两会一层”圆满换届,新的班子聚力前行、接续奋斗;按照新十年远景目标,研究实施“五三”发展规划,以“上台阶”为蓝图布局新阶段,努力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积淀“清廉通商”良好声誉,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治行,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升级“清廉通商”建设行动,推动实现知纪、明纪、守纪成效;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督促总行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坚持金融为民,致力提升“五心”服务。

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持续落实通商发展愿景,精心描绘“三步走”发展蓝图,致力建设对客户贴心、对员工暖心、对股东尽心、对社会热心、让监管放心的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高美誉度的专业“心”银行,努力推动金融与经济、社会、环境共生共荣。始终坚持“惠企利民”,做到“以义取利”“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标准化、场景化、数智化服务体验,优化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持续增量、扩面、降本,让更多群众享受普惠金融成果。始终坚持“金融为民”,增强消保工作政治自觉,加强全程全员权益保护,以重点条线、重点领域、重点机构为依托,做到规范操作和优质服务相结合,逐步形成金融宣教的通商品牌。始终坚持“金融向善”,依托“通商公益慈善基金”,组建通商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捐资助学、结对共建、扶贫济困等系列活动,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坚持根本宗旨,服务实体经济“提质”。

坚守城商行“三服务”宗旨,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定达成政策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将监管要求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推动“两增两控”和中长期制造业贷款持续增长,当好中小微企业“成长伙伴”。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1亿元,较年初增加21亿元;中长期制造业贷款24亿元,较年初增加6.2亿元。积极落实协调机制,组建小微企业、房地产融资协调工作专班,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对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落地。主动对接重点项目,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3+1”张表重点项目主体授信金额334亿元,通过同业投资、结构化融资等渠道支持金额169亿元。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响应对接宁波市亚行绿色低碳项目,落地全市首批亚行体系项目授信,率先投放贷款余额2669万元。

坚持永恒主题,筑牢风险合规“堤坝”。

持续深化“三位一体”大风险体系,因势而变突出重点风险管理,确保质量优良和平稳运行。全员风险管理精细实施。持续做好三大基础手册、网格视图迭代升级,紧抓授信业务全程刚性管控,推动网格化管理在关键系统应用。信用风险管理良性运行。加强源头管控,跟踪调优授信策略,持续提升信贷政策前瞻性,围绕战略目标及细分产业,重塑联动行业研究新模式。实施分行“一行一策”,完善管理举措,建立纵横双向联络人机制,持续加固信用风险防线。合规通商建设扎实推进。完成管理事项流程分析,形成150多份内控手册,健全合规管理机制,推进问题管理系统化、指标预警规范化、问责实施科学化。操作风险、案防及反洗钱管理体系持续加固,实现各类工具灵活应用,管理制度优化完善。

坚持改革转型,推动“三金”提质上量。

深入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全面实施“三金”融合发展策略,着力完善“四专”机制变革,持续推进提质上量、提升占比。园区金融扩容提质。做好园区“金融管家”,加强重点园区专业梯队建设,制定“三金”服务手册和案例。全行重点园区达到30家,园区金融授信余额206亿元,较年初增加69亿元。供应链金融攻坚发力。深化四大行业拓展,落地细分行业方案,拓宽增长新空间。抓好三支队伍建设,推动专业能力新提升。建设“一大一小”系统,打造小型供应链“心e链”平台,实现科技赋能新突破。发布“通商e链”品牌。供应链金融授信余额169亿元,较年初增加58亿元。科创金融驱动向前。强化信贷与投贷“双轮”驱动,加快“园区金融+科创金融”发展模式,推进“智创担”“人才保”“创业贷”等业务,持续升级科技金融服务。完善科创孵化基地生态,与20余家机构达成合作。科创金融贷款余额45亿元,较年初增加12亿元。

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数字融合“步伐”。

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大势,以创新驱动夯实数字底座,全面增强科技赋能。科技架构更趋完善。发布“332N”科技架构“白皮书”,全面开展安全架构建设,保障全行稳健持续发展。数据架构指标体系和模型体系两大支柱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发布指标1460个。模型管理系统上线,统一全行模型与规则管理,加强模型建设和优化。数字融合持续提升。打造小微、项目开发标准化流水线,集中资源保证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深化自动运维,打造云数据中心,建设运维数据集市,科技事件半小时办结率、科技服务一线解决率提升到新的水平。全渠道服务提质蓄能。线上线下渠道精准发力,线上推出手机银行“云柜台”,线下深化智慧银行建设,搭建更加便利化渠道。开展“通商会客厅”等活动700多场,“通小云”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心”服务体验不断提升。

坚持安全保障,夯实两基管理“基石”。

全行将基层基础管理作为安身立命根本,围绕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冲击力、支撑力“四力”,做到苦练内功、稳进提质,致力打造“百年老店”启动“两基”管理提升行动。明确“2324”工作目标,通过“四张清单”督导、“典型经验”宣导等措施,加强“定价、风险、资本、运营、资源配置、预算以及激励”七大精细化管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全行“效率效益”。推进“下基层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全行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加强针对性指导和帮扶,切实解决基层困难和客户需求。资本精细化管理,成功发行14亿元二级资本债,推进风险资产结构优化,持续提升资本充足率稳定性。基层竞争力提升。持续加强分行“腰部”支撑力,制订支行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支行发展定位,加强等级行管理,夯实客户和业务基础,提升区域品牌形象。队伍专业性增强。“五大专班”作用发挥,“引育用管”不断优化,“六能”机制有效落实,专业团队加快组建,培训体系逐步完善。

坚持稳中求进,交出良好发展“答卷”。

植根稳健特色发展“基因”,始终保持战略稳步实施,业务稳健发展,质效稳定提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营业网点稳妥扩展,继杭州、绍兴两家分行新设后,支行机构每年2-3家落地开花,随着2024年奉化、越城、临安支行相继开业,全行网点数量达到27家,“门当户对”的客群基础逐步夯实。业务规模合理增长,年末全行总资产1723亿元,较年初增长11%;各项存款余额1128亿元,较年初增长16%;各项贷款余额867亿元,较年初增长17%。经营效益稳定提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增幅10%;净利润13.54亿元,同比增幅10.7%。资产质量保持优良,年末不良贷款率0.9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30%。主要指标圆满完成,监管指标符合政策要求,实现机构客户、规模结构和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潮涌东海千帆竞,勇立潮头迈新程。惟不忘初心者进,惟实干自信者胜,惟守正创新者强。全行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金融为民、服务实体的初心使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聚焦“两基提升”和“突出双效”,大力推进“三金”业务提质上量,深入实施通商“四大战略”,切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高美誉度的专业“心”银行建设,在服务和融入金融强国建设中书写更加精彩的通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