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群核信息、强脑科技齐聚,这场闭门会亮点抢先看

2025-04-25 09:55:56 世界浙商

4月22日,第九届万物生长大会AI具身智能产业发展闭门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杭州滨江如期召开。与去年一致,本次论坛延续小规模闭门会的形式,汇集了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等一众AI具身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代表、国资机构代表、上市公司代表及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企业代表。

这是一场平均学历达硕士研究生,主讲嘉宾近乎全员博士的AI具身智能前沿峰会,同时也是一场集产学研投用于一体化的融合会议。浙江大学上市公司企业家校友联谊会执行会长、浙江网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总结时表示,“思想的碰撞带来创新火花,不同群体的交流更能打开思维壁垒,这类活动要持续办下去,这就是万物生长,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信息技术发展到当下 具身智能是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正处于机器深度学习阶段,形成了几个典型的综合交叉领域:如智能制造,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这其中,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的发展尤其迅猛,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谭建荣认为,人工智能的一个最本质的前提是“预训练”——这是一种高级统计学,通过设置各种可能产生的变量(大模型),从而生成所需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因此,“大数据+大模型”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路径,但于此同时,谭建荣提醒具身智能研究不可忽略“小模型+小数据”,部分场景中,小模型、小数据即可满足需求,无需盲目追求大模型、大数据。”谭建荣以DeepSeek的模型蒸馏技术为例,说明该技术能极大的节省算力。

谭建荣强调:“大模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一个个小模型组合发展而来,而小模型则是从数据建模开始。”在他看来,原始数据本身是一盘散沙,而挖掘数据之间隐含的规律与价值形成知识,将定量知识转化为结构化表达,便是模型。

“世上有两件事最难: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知识装进别人的脑袋。”谭建荣以比喻的方式阐释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发展方向:其一,具身智能,将人工智能嵌入物理载体(如无人驾驶汽车、拟人化机器人);其二,元宇宙,从应用场景的角度,具身智能是当下最能实现的方向,而元宇宙所构建的数字空间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愿景。

技术分享 不同领域合力打造具身智能

在论坛上,包含“杭州六小龙”企业群核科技、强脑科技在内的8家具身智能产业链主企业代表进行了技术分享,展示了各自领域中的实际成果。

群核科技CTO朱皓分享了多模态高难度渲染技术,该技术基于仿真数据构建出更真实的仿真环境,从而让具身机器人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完成训练并适应实际需求。

联汇科技总经理赵天成,介绍了视觉语言(VLM)领域的研发成果,通过对视觉信息的深度思考,输出可解释的思维推理过程,有效解决复杂感知与快速决策问题。通过植入“0m智能体大脑”,实现机器人脱离遥控器自主运行。他举例:“上周末的机器人马拉松中,一台机器人需要4个陪跑员,完全没有提升效率嘛。我们要让具身机器人真正具备自行决策能力,不再需要遥控器。”

强脑科技首席科学家周俊展示了其脑机接口新型感知模式,该模式可赋予使用者超越生物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可用于科技助残领域的机械手和机械腿,展现了突破身体生理边界的可能性。

索辰IR叶泓池介绍了他们的技术能够创造真实物理场景,用于训练人形具身机器人。“在北京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部分机器人从起跑点就站立不稳,这其实是内部算法对现实物理场景受力分析不足的问题。我们的技术实现了人形机器人从设计到训练一体话流程,能降低综合训练成本99.3%。”

整数智能CEO林群书阐述了高质量数据的采集方法。并展示了企业的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靖安科技将指挥控制系统赋能群体具身智能体系,可做到全面摆脱遥控器控制。“让用户专注于任务本身,无需担忧单个装备的运行是否正常。”

比科奇提供了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基带芯片及解决方案,为具身智能的信息传输提供支持。比科奇对外合作总经理何磊表示,由于具身智能单个物理个体上算力有限,但获取到环境信息后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获取云端系统的支持,便可实现策略快速反应。

华为昇腾计算CTO周斌表示,算力是具身智能面临的关键挑战,未来3-5年数据计算规模会极其庞大。随着具身智能的计算要求不断提高,整个计算体系必然会进一步升级来适配需求,例如通过算法轻量化、软硬算法结合、端云一体协同等方式提升算力。“我相信,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真有可能实现。”

大市场带来大需求 场景应用端很实在

相较于技术端的百花齐放,场景应用端的实践显得特别务实。景业智能科技董事长来建良表示,具身智能适用的场景,如高辐射环境,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已经实现了机械臂的系列化、型谱化。

南都物业董事长韩芳说到,鉴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南都物业正在积极探索具身机器人在物业服务中的实际应用。“南都未来或许会转型为一家机器人公司。”

正向增材董事长应华说,“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工程应用领域,将增材制造装备具身智能化,赋能传统制造业,打造新质生产力范式,推进‘全球链’到‘智造链’的重构。”

万安科技董事长陈锋认为,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在技术层面特别相似,当前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我认为未来汽车企业一定会往机器人与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

论坛上,国资机构代表纷纷表示,将通过省市联动打造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为推动具身智能产业贡献国资力量。杭州高新金投集团董事长王峰斌表示,在北京机器人马拉松中,机器人能够跑起来已属成功,赛事暴露出来的问题更是宝贵财富,未来可带着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杭州产投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潘晓晖提出,当前重点考量研发与应用场景的匹配性。杭实集团总经理郭东晓透露,杭实集团近期发布“实业智投”投资品牌及百亿母基金,已与首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材料等领域的代表性项目完成签约,并与杭州七大城区、投资机构等达成生态合作。

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贤斐则提到:“我们经常思考一项技术的应用方向,蒸汽机从诞生到落地具体场景历经了100多年,各个行业的专家你们认为,这项技术可以用在哪些场景发挥价值?”

就上述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有参会嘉宾提出,“众多行业都是万亿级规模的市场,即便仅有10%的替换需求,就意味着千亿级市场的机会。”

为了寻找具身智能更多的可能性,让“小龙”出现得越来越多。论坛中还举办了“赛智助龙具身智能产业基金发布仪式”。参与该基金发布的有杭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理生、浙大网新科技董事长史烈、景业智能科技董事长来建良、南都物业董事长韩芳、浙江网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浙江赛智伯乐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智伯乐”)董事长陈斌、执行总裁黄昕。

未来投什么?赛智伯乐有想法

2025年春节后,DeepSeek横空出世,给世界以震撼,很多产业开始围绕DeepSeek发展。赵建分析,目前具身机器人方面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供应链困难,若能解决这一问题,具身智能产业会有3-5倍的增长。因此,赵建建议投资公司不要仅盯着具身智能的科创公司,聚焦供应链领域的强链补链,亦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人工智能的消息铺天盖地,七旬老妪也能说上几句“特别色克(DeepSeek的杭州话谐音,意为特别厉害)”的当下,作为东道主的赛智伯乐,以小规模闭门形式汇聚行业资源,聚焦前沿技术与产业落地的深度交流。陈斌在会上表示,AI行业需要协同创新,单一企业难以覆盖全链条,呼吁行业围绕共同目标,开展协同合作。”

 

赛智伯乐合伙人蔡哲文介绍,未来赛智伯乐对于具身智能将围绕感知、决策、执行三大逻辑为方向,再结合对应需要的训练、算力和通讯共六大板块制定投资图谱。

生态企业比科奇对外合作总经理何磊告诉《浙商》记者,赛智伯乐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外,还搭建产业资源对接平台,助力企业把握行业方向。

陈斌表示,赛智伯乐作为市场化创投机构,聚焦激发企业内生创新动力:“政府政策如设定成长目标的‘家长’,而创投机构更需成为理解企业需求的‘伙伴’,通过精准资源赋能,让企业自主释放发展动能。”

来源:《浙商》杂志 记者 倪斌

来源:《浙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