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巨灾保险贴心守护群众安全
2025-07-18 14:46:42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 刚刚过去的第4号台风“丹娜丝”,在浙江洞头和瑞安两次登陆,虽然灾情不算严重,但还是触发了多地巨灾保险理赔。截至7月13日,巨灾保险已支付赔款588.24万元,助力了灾区政府快速救灾,带给了群众最贴心的安全守护。
先后两次登陆的“丹娜丝”,给温州、台州和丽水等地带来了较为猛烈的持续强降雨。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统一协调组织下,浙江保险行业第一时间激活巨灾保险理赔响应机制,投入人员和力量,运用科技手段,快速开展救灾和理赔。
浙江巨灾保险承保机构的工作人员正在低洼停车场入口处筑垒防洪沙袋。
一线抗台更是同步推进,省内保险机构,共组织507个应急工作组,调动2236台次查勘车,投入5117余人次,深入城市和农村开展防灾。走访排查企业、工地、种养殖场、城市低洼地等地区,现场排查风险3378余处,出具防损建议书1138余份,有效降低灾害风险和社会财产损失。
温台丽三地的巨灾保险承保机构迅速行动,充分利用线上短信通知、微信公众号发布、APP提醒等方式,多渠道、广覆盖、多频次发布预警信息和防灾要点,强化社会面预警,增强公众防御意识。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发布各类提示信息800余万条,确保灾情信息的传递,提升了民众的防灾能力。
对于降雨量达到理赔触发阈值的,巨灾保险承保机构迅速响应,最大限度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以“小时级”响应效率确定损失并支付赔款。早在7月9日,人保财险等温州巨灾保险承保机构,就完成210万元巨灾保险理赔款支付。更早的7月8日,台州多个区域最大降雨量超过130mm,触发强降雨巨灾指数保险理赔,当地人保财险随即向临海、路桥两地人民政府预赔41.25万元。到7月10日12时,台州巨灾保险承保机构赔付达到110多万元。
浙江巨灾保险承保机构的工作人员正在冒雨查看作物大棚安全情况。
据了解,在台风、洪水等灾害多发的浙江,用巨灾保险机制更好保障群众安全,已推行探索多年。早在2022年初,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财政厅和原银保监局浙江监管局联合发文,按照“突出重点,保障民生;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鼓励创新,分布推进”的原则,正式开展省级巨灾保险试点工作。结合浙江灾害实际和综合比选,确定温州、台州、丽水三地率先开展试点。
试点期间的巨灾保险,由人保、太保、平安、国寿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参与承保,共同承担巨灾保险的承保和理赔任务。浙江省巨灾保险主要针对台风、暴雨、洪水等10余种灾害风险,融合风险减量服务,突出防灾减损功能发挥,搭建“广惠民、保重点、有特色”的巨灾保障体系,由各级财政出资投保,旨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好推动高水平平安浙江建设。
指数型巨灾保险最大的特点是以灾害指数作为启动理赔的条件,事先对不同程度的灾害进行分级,不同等级的灾害对应不同金额的赔付,损失程度越高赔付金额越大。灾害发生时,灾害指数只要达到约定的阈值,即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给予赔付,而无需查勘核损后再赔付。如温州的台风巨灾指数保险,从台风11级到17级,对应设置了不同的赔付标准,只要触发相应等级就给予对应标准的赔付。
在温州,人保财险等巨灾保险承保机构配合当地应急管理、财政、气象、金融监管等部门,创新开发了“巨灾保险指数触发在线”数字化应用系统,并嵌入政务平台“应急掌上通”模块,有效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可以实时共享平台信息,为实现“秒级响应、分钟级理赔、小时级资金到账”的高效救灾理赔,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浙江巨灾保险承保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巨灾保险指数触发在线”系统实时跟踪“丹娜丝”台风,根据触发阈值的降雨数据快速理赔。
三年多来,浙江先后经历了“杜苏芮”“格美”等强台风侵袭,浙江巨灾保险各承保机构在监管部门的大力组织和推动下,全力应对巨灾考验,高效开展灾前防灾,快速开展灾后理赔。据统计,试点以来巨灾保险各类赔款达1.22亿元,抗灾降损的成效更是非常明显,巨灾保险的风险管理和民生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浙江巨灾保险通过分层赔付设计、指数化快速理赔、多主体风险共担,实现了“政府单一救灾”向“市场机制协同”的转型。对于温州市巨灾保险的做法,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曾向全国通报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温州市巨灾保险机制的建立为防汛防台减灾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保险理赔服务为应急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展示了应急管理创新改革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