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机器人的“全球母港”?

2025-08-01 14:56:02 世界浙商

 

刚刚在上海闭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宣告,我们正式进入了“智能时代”。

当上海在思考自己的“全球使命”时,杭州也在思考“杭州之于人工智能”并付诸于行动。

最近,在杭州市西湖区,一批机器人检测、评定、试训、中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的模样也愈加清晰。

港,是口岸和枢纽,连接着全球资源要素流通网络。人工智能时代,杭州会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全球母港”吗?

在科幻大片中,经常会出现“母港”的设计:宇宙飞船从太空母港飞出,去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一排排的人形机器人,经过检测、训练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像人类一样行动……

这样的场景,我们原先以为还很遥远,但杭州这样的城市,只用了8年时间,就让大家相信:人工智能时代,真的来了。

回望2018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展的企业,全部来自于AI+金融、智造、教育、交通等领域,还只是AI技术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的浅层落地。

但到了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杭州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和他的机器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焦点。他在会上发言时判断“我个人感觉今年上半年全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平均增速可达50%到100%”,因为就他的观察,去年起,每天至少有一款新的机器人发布,行业落地的推动速度以及出货量的节奏都非常快。

这8年间,国内许多城市人工智能和最具代表性的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可以说直接重塑了全球的AI版图。

五八智能训练师正运用动捕技术训练人形机器人。曹坚 摄

上海人工智能企业从约1000家飙升至超10000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占全国三分之一,去年产业规模逾4000亿元。

深圳有近6万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包含“机器人”关键词,全国最多,去年为深圳贡献了2000多亿元的产值。

这张重塑的产业版图中,杭州有自己的位置:当DeepSeek在通用大模型赛道掀起狂澜,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上央视舞台,云深处的四足机器人斩获海外订单,人们发现,在杭州,机器人可以被装上大模型的大脑,这些钢铁之躯的每一次抬腿、转身,都会重构中国参与全球AI竞赛的底层逻辑。

从大脑的研发,到本体的制造,覆盖机器人产业链和创新链全链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杭州缠绕、耦合、裂变,这是杭州建设机器人“全球母港”的最强优势。

很多人关注到了,英伟达黄仁勋这样形容杭州:“杭州是中国的硅谷。”

紧跟着的一句,很多人都没关注,就是王坚回应黄仁勋说:“我想我更愿意说,杭州将成为面向世界的创新中心,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开放、包容的创新,一直是杭州最强的创新力所在。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杭州科技力量从追赶到赶超,核心奥秘就是努力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网络,聚天下英才和要素用之。

西湖区正在建设的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主要以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的建设为抓手,串联三大平台,虽然物理空间有界,但其延续了开放的创新理念,是一个代表杭州、着眼全国、面向世界的机器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之港。

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双浦机器人测试训练场

从服务源头技术创新切入。位于云栖小镇的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暨应用推广服务中心,正建立“概念验证、产品试制、AI训练、体验展示”四大中心,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提供概念验证、试制生产、数据采集、安全评估、专业培训等服务,让一个想法能够变成一项技术,再变成一台样机。

机器人从样机进市场,目前并不需要强制准入认证,但未来一定是需要“准生证”的。同样位于云栖小镇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浙江分中心,就将建设全国唯一的全门类、全链条机器人检测与评定分中心,可以出具国际范围内互认的权威CR认证。

进入市场前,机器人还需要进行测试和训练。位于铜鉴湖畔的双浦镇机器人测试训练场,涵盖石山下矿坑公园4600平方米户外实景测试场及周边1500亩多样化环境,具有“山水林田湖路村”等丰富的实体场景,可以确保在多样化条件下的性能评估与优化,宇树、云深处等企业的机器人,都曾在这里进行训练。

可以说,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的功能,涵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品评测、质量认证、场景验证、行业应用等关键环节,将建设国际一流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准生标准制定地、实景训练首选地”,它的目标是打造面向机器人创新链产业链全链融合的“全球母港”。

搭建好物理空间后,杭州还需要思考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企业“入港”?

放眼全世界,杭州的创新氛围、产业基础、科研环境,都是极其优渥的。要不然,王坚在与黄仁勋进行炉边对话时,也不会毫不掩饰地说“DeepSeek和通义千问Qwen都来自杭州,我作为杭州人为这座城市感到骄傲”。

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所在的西湖区,更是杭州优渥创新环境的一个代表。杭州凭借科技新锐企业和平台屡屡出圈,追溯其源点,其实就是西湖区。最早的杭州文教区,就位于西湖区。随后文教区成为了杭州高新区的主要构成区域,后来演进成了江北孵化、江南产业化。如今的西湖区,还坐拥浙江大学与西湖大学,成熟的产学研协同体系,让其成为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蜂拥之地。

不过,创新环境优渥的地方比比皆是,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想要真正成为机器人的“全球母港”,还需要依靠市场化的高效运营。

双浦镇机器人测试训练中心运营服务中心效果图

按照西湖区的规划,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将由西湖区联合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合资公司,进行一体化运营。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之一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其建设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标委、认监委等部门指导成立,牵头建立中国CR认证(China Robot Certification)体系,占全国70%市场份额。

而在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西湖区与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设立浙江分中心,将建设全国唯一的全门类、全链条机器人检测与评定分中心,主导国内机器人标准制定和国际标准对接,构建“国家标准+地方实践”的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准生发源地。

也可以通俗地理解,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浙江分中心的一个目标,就是按照“原创技术策源地、准生标准制定地、实景训练首选地”的定位,让今后机器人进入市场前,都来到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进行检测和认证,真正助力杭州打造机器人产业的“创新之港”。

来源:潮新闻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