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青田华侨十四年抗战的全景史诗
2025-09-06 14:21:40 世界浙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远赴海外的丽水青田华侨,以“毁家纾难”的无畏气概,投身于神圣的抗战洪流。他们或募捐义演,或归国参战,以血与金、力与命,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至理箴言。其赤胆忠心,其卓绝贡献,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集体记忆,镌刻为不朽的海外华侨十四年抗战的全景史诗。
同仇敌忾 投身抗战
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华侨义勇队合影(1932年5月10日)
1931年,“九·一八”刺耳的枪响撕裂了白山黑水。侵略者的铁蹄,点燃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怒焰。旅日丽水青田华侨徐香进、叶公正、陈耀明、金邦光、刘兆祥、蒋仲轩等人心系故土,毅然踏上归国路,在南京加入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华侨抗日救国义勇队。1932年,他们投身“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硝烟,浴血庙行、江湾、闸北、南翔阵地。
1932年2月,这位年轻的赤子,将热血泼洒在上海南翔的焦土上。
徐香进阵亡证明书(青田县档案馆藏)
另一名参加华侨义勇军的丽水青田籍华侨叶公正,于同年2月13日因过度劳累,染病不治,殉职于南京军旅之中,时年27岁。陈耀明、刘兆祥以战功获侨务委员会所颁“为民先锋 华侨义勇军抗日纪念章”。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烽火召唤,归者如云。旅欧华侨林德光、金直夫、白洪斋、陈岩泽、陈兆英、陈守德、陈守仁、林亦敬等丽水儿女,亦纷纷踏上归程,回到烽烟弥漫的祖国。
旅安南(今越南)、缅甸的青田油竹人陈栖霞,17岁时随父经商南洋,后回国投考昆明航校,1932年更远赴巴黎深造航空技术。返国后,以飞行教官、大队长乃至空军北正面军司令、第三路空军司令之职,守护神州领空。台儿庄血战中,他鹰击长空,亲手击落日机一架。
斗争的烽火同样燃烧在南洋的矿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新加坡隆门铁山矿厂役使6000余华人劳工和印度劳工,为其侵略机器提供“血矿”。1939年3月,积怨如火山爆发。据《新加坡时报》及青田归侨朱光泽回忆,在矿工领袖、丽水青田华侨朱圣多等带领下,蒋麦阳、蒋学藏、蒋再长、胡岳照、黄体毛、叶阿仁等青田同乡与广大劳工一道高扬义旗,毅然集体大罢工,决绝离开!他们的抗争,是对侵略者的愤怒回击!在爱国侨领陈嘉庚鼎力资助下,英雄们踏上归途,一路受到香港、汕头、厦门、温州、青田同胞及学生的夹道欢迎。
还有许多青田华侨虽未直接回国参战,但他们不忘国难,在海外国组织救国组织,编印报刊,开展抗战宣传。旅居荷兰青田华侨金梦仙、王志南、陈彬、陈特轩等则担任当地抗日救国会重要职务。1938年,青田华侨陈彬担任荷兰鹿特丹华侨会馆文书,兼任海牙抗日救国会监察主任、鹿特丹华侨抗日救国会文书主任,参与《抗战要讯》编务,后又参与《救国时报》周刊事务。1942年,德军占领荷兰时,青田华侨王志南秘密护送抗日人士出境,因而被当局逮捕关押了一年多,出狱后不久去世,年仅60岁。
金映光在法国巴黎的留影(1937年)
旅居欧洲的青田华侨金映光,1933年漂泊至德国汉堡,受进步思想感召加入德国“反帝大同盟”,阅读中国共产党秘密印发的《星期周刊》,冒险宣传救国真理。1934年他在法国巴黎,与青田同乡金直夫、林德光、何志宏(白宏斋)、王正典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1935年5月,经旅欧华侨抗日组织负责人何以端介绍加入法共中国支部。1936年起,投身中共领导的抗日救国会,秘密印刷进步刊物。在吴玉章主持的《救国时报》任行政组长,以纸笔为刀枪,在《救国时报》工作其间,陪同访欧的杨虎城将军参观《救国时报》总部和赴巴黎12区(里昂火车站)看望青田与温州华侨。1938年2月10日,《救国时报》发表停刊声明:本报同仁决定全部返国参加抗战。金映光、金直夫、林德光、黄里、何志宏、朱世伦、曹若铭等受党组织派遣首批返国参加抗日战争。
青田华侨参与编辑的法国《救国时报》
旅苏的杨勉,自幼随父赴苏,在莫斯科“李大钊华侨俱乐部”成长。1928年加入共青团,投身旅苏华侨革命洪流。1934年回国,以俄语为桥梁服务抗战与解放事业。
毁家纾难 金帛助国
从1931年“九·一八”燃起的烽烟,到1945年胜利的曙光初现,十四载艰难岁月里,青田华侨以社团为纽带,广泛发动侨胞,同仇敌忾,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日救亡。
郑铭岩(1902-1982年),青田县方山乡周岙村下碓自然村人
浙江省政府颁给青田华侨郑铭岩的“义溢瀛寰”匾
旅菲青田华侨郑铭岩,在菲律宾创办上海书局,1939年编印《抗日救国要义暨国民公约信笺》,兼具宣传与筹款之效,成功义卖筹集3081元抗日资金,1940年亲自携返祖国。这笔血汗钱,1000元用作浙江前线将士奖金,1040元赈济难民,1041元抚恤伤兵。浙江省政府特颁“义溢瀛寰”匾,国民政府行政院授予“人民荣誉”奖章。
老年陈则敬
旅法青田华侨陈则敬,在观看中国军人誓死保卫上海四行仓库的纪录片后,向中国驻法领事馆领取一本100页的救国捐献单据,短时间内动员百人捐款1000余元法郎,及时交送中国驻法领事馆。他提出“亡国宁肯亡家”的口号,参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出版《祖国抗日情报》等刊物。他又与温州华侨童启迪等8人向温州华侨募捐,参加捐款者达180人。随着救亡运动的深入,他还投身于抵制日货运动中,明知禁售日货自己会蒙受损失,但民族大义高于一切,毅然烧毁大量日货,以示民族之尊严。
青田籍华侨林锡考的救国义捐捐款收据
旅法国里昂青田华侨吴绍庭等54人,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捐款607元法郎。旅法国丽水青田华侨林锡考于1938年至1939年分四次共捐救国义捐法郎160元和国币3元。
据《抗战报》1940年1月11日报道:“……青田华侨留正言等二十九人,自动捐助祖国前方抗战将士新年慰劳金5890马克,其中留正言、陈文斌、周碎岩各捐1000马克……”。
旅巴西青田华侨亦挺身而出,投入祖国抗战救亡运动中,如伍春和等积极购买“救国公债”、“航空救国债券”、“节约建国储蓄券”支持抗战。知名侨领王益宗,不仅积极建言驻巴公使王功武组织侨胞“义卖馄饨”筹款,更身体力行,多次发动华侨认购各类救国债券。周继文组织南美洲抗日救国会并任会长,奔走呼号募捐抗日。个人带头购买公债10000余美元,向抗日红十字会捐赠救护车一辆。他还心系祖国教育的他,在战火连天、海运险阻的年月,毅然资助家乡阜山中学,累计约捐款20000美元,如同及时雨,滋养了战火中的家乡教育。
旅荷兰青田华侨陈进明是位海员,身处荷属西印度群岛(今苏里南库拉索、阿鲁巴等),仍心系故国。抗战时期,他年年月月捐款,累计捐款荷兰盾534.5元,其赤子之心令人敬佩。
旅意大利罗马青田华侨23人捐1010 里拉,这些捐款虽数额不多,然而,侨胞们作为街坊流动商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却在祖国抵御外侵的危难时刻节衣缩食,为抗战捐资,值得后人铭记。
旅居捷克斯洛伐克青田华侨朱祥,1938年受中国留德学生抗战后援会之托,油印《抗战报》并及时散发给侨胞。他也带头参与募捐筹款,抵制日货。旅居欧洲青田华侨王薛芳,在“七七事变”发生后,积极发动华侨社会参与抗战救国运动,参加抗日捐献活动,因华侨捐款数额巨大,中国政府曾为其颁发一枚金质奖章以资鼓励。旅奥地利青田华侨严毅庵,负责奥地利抗日募捐工作,每月将捐款如数解送到中国使馆。
1938年秋,旅居波兰青田华侨王岩邻,担任波兰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经济委员,动员广大华侨捐款捐物,他自己不但率先捐款,又捐铁500斤,支援祖国抗战。
青田华侨为抗战捐款的事迹举不胜举,仅据荷兰《抗日要讯》记载,近两百位旅荷青田华侨,在异国他乡默默践行着对故国的忠诚。他们的姓名与捐款数额或已模糊,但其拳拳之心,如繁星永耀苍穹。
八十年后,当我们触摸这段历史,仿佛听见历史深处的雷鸣——那是青田卖货郎肩挑货担走遍欧洲的脚步声,是华侨飞行员驾机撞向敌舰的爆炸声,更是无数无名者以血肉之躯撞响民族晨钟的呐喊。他们从未远去,只是化作瓯江的浪、太鹤山的松,永远守护着这片用血金重铸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