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从倒数变成长三角第一!“最强地级市”有何秘诀?

2024-05-10 16:24:25 世界浙商

近期,全国各座城市纷纷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GDP十强榜单中,长三角城市占据了四席,苏州7.9%的增速不仅位居长三角41市第一,在全国26座万亿元GDP城市中同样居首。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苏州的经济成绩并不特别突出。2023年全年苏州的GDP虽然位居全国第六,但增速仅为4.6%,在万亿元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尤其是去年第一季度,苏州GDP增速更是低至1.9%,在GDP十强城市中仅高于广州的1.8%。

苏州园林(图源:新华网)

因此,今年苏州“最强地级市”的名号可谓“强势回归”了。

它“蜕变”的秘诀是什么?

“转型升级开花结果的时候到了”

根据苏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该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23.3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98.8亿元,增长7.1%。

去年第一季度,苏州增速疲软的主要原因是外贸和工业。尽管今年第一季度数据亮眼的背后不无去年低基数的因素,但其外贸、工业以及服务业均大幅上涨不容忽视。

苏州湿地(图源:“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长三角现代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何建华指出,苏州今年能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之前的转型升级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改革开放以后,苏州的主要经济模式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发展乡镇企业,承接上海的外溢效应,落地一些中小型项目;第二阶段是做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但是,苏州渐渐意识到,如果一直做代工,就相当于总是跟着别人的需求走。要形成屹立不倒、引领风潮的优势,就得布局未来产业。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设立的‘小院高墙’尽管打击到了苏州的制造业,但也激励了它不断前进。如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已经成了苏州的四大主导产业。从‘要我做’转型成‘我要做’是非常艰辛的,苏州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成果在今年显示了出来。”他对潮新闻记者说道。

近年来,吴中区倾力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目前已集聚相关企业1000余家,产业规模超1300亿元。此次展会上,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的六关节机器人等多款产品集中亮相。(图源:新华网)

据悉,对于去年的经济工作,苏州市统计局表示,要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式创新、数字化转型、融合式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另外,今年1月3日的苏州“新年第一会”也提出了要奋力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该计划的具体目标是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GDP迈上3万亿台阶;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第一季度,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6%,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月3日,总投资超55亿元的恒美光电(二期)全球首条3000mm超宽幅偏光片项目在昆山开发区开工建设。(图源:“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下同)

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4.9%、14.1%和13.5%。传感器、智能电视、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增,同比分别增长132.6%、53.8%、39.1%和34.3%。

开拓更大市场 让高新技术赋能服务业

技术水平的提高让苏州的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对内与对外贸易中都体现了这一点。

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热。苏州今年第一季度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0.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了162.8%。

1月3日,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码头的工人们正装载今年首批国产车辆出口海外。

而在国际市场上,除了汽车之外,集成电路和手机也表现亮眼,出口额分别增长了48%和23.8%。

总体来看,苏州第一季度实现进出口总额5934.8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出口额为3635.8亿元,增长8.7%。全市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2507.7亿元、2493.4亿元,分别增长11.9%和4%。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为2330亿元,增长19.8%,拉动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7.1个百分点。

在解读这部分数据时,何建华指出,目前苏州的外贸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就是市场范围正在越扩越大。

“以前主要做代工时,苏州的市场基本上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但现在,越来越多新兴市场都出现了苏州产品的身影。双方的贸易量正在不断增加。”他说道。

作为江苏省汽车出口第一大港,太仓港今年一季度出口汽车再创新高,达到12.47万辆,同比增长33.5%,其中新能源汽车3.55万辆。

这一点可以在公开的数据中得到印证。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苏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为2216.2亿元,占进出口总额比重37.3%,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在为其他产业赋能,尤其是服务业。《2023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苏州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两业融合”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在今年第一季度,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比去年全年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2.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

越来越多人前往苏州旅游。今年5月1日、2日苏州轨交全线网客运量分别为288.3万人次、293万人次,连续刷新历史次高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1到2月苏州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7.6%。29个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面达79.3%,其中10个行业增速超过20%。规模以上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20%,分别达20.3%和26.6%。

“现在,大力发展实体产业应该已经成了长三角各座城市的共识。因为只有实体产业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财富,并为其他行业赋能。敢于突破困难实现转型升级,并让新质生产力在多个领域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苏州经济‘强势回归’的重要秘诀。”何建华说道。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