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巨:传化与中国制造业一同突破
2024-11-28 09:37:38 世界浙商
11月28日,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即将拉开帷幕,这次以《向新提质勇先行 向高跃升谱新篇》为主题的大会,必将为浙江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过去数十年间,中国企业遇到的困难是内部的困难,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企业登上世界舞台,我们面临的是科技突破、与世界一流企业共舞甚至超越它们所带来的挑战。唯一能依靠的还是科技突破。”
11月24日,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与《浙商》杂志等媒体交流座谈时表示,走向全球顶峰,比拼是不是规模和体量,而是高科技武装下的高质量,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才有未来, 传化通过服务新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制造突破到哪,传化就突破到哪。”
近年来,我国光伏、新能源汽车、芯片、航空航天等产业飞速发展,在它们背后,有一个不张扬的品牌——传化。多年来,传化通过服务光伏、半导体、生物技术等新产业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徐冠巨说:“新能源汽车、电子芯片等新产业的外面品牌上可能看不到我,但里面零部件都有传化科学家的贡献,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
面对世界、国家、产业、企业四个周期变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传化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作为战略核心加以推进。虽然企业盈利压力很大,但在科技投入上不断加大力度,近三年保持年复合增速50%的科技投入和30%的创新投资。
传化科技创新涌现了一批成果。每年新产品收入占比超过20%。纺织化学品业务排名全球第二。稀土橡胶成为全球十大轮胎企业的主要供应商,每年利润贡献超过2亿元。农化业务领域,草甘膦处于全球除草剂的领先地位。前纺油剂打破德国、日本企业的长期垄断,为国内纺织行业平均降本超过20%。
徐冠巨说,传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我们是传统企业,这是带着批判精神来批判自己。传统和现代是相对的,今天的传统产业当年可不传统,现在的新产业说不定几年后就成传统产业了。浙商大多是从草根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把过去的基础丢掉等于丢掉自己的根站在沙滩上。”
营造“中国海归小镇”
传化科技城这片希望的田野曾经是茫茫钱塘江,父辈们围垦造田后成为知青农场,现已成为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主的科创平台。
传化科技城是传化打造的3.78平方公里的生物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和科技新城,现已初具雏形,充满科技的韵味、生活的气息,呈现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活力”。
传化科技城已汇聚8000 多名科创人才,生活居住的人口超过2万人,入驻的各类企业已经超过400家、生物技术科创企业超过150家,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度已经达到52%。既有湘湖实验室、纽龙、盾恩、欧诗漫等行业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又有启函生物、凌意生物、荣锐科技、一木禾、神拓生物等生物技术科创企业。
传化科技城入驻的创业者中,博士以上学历占比78%,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占比72%。入驻的人群年轻化、国际化、具备高学历和海外留学背景的科创人才居多。科技城建设了国际化标准的商业、教育、医院等配套设施,全面服务科学家创业,因其宜业、宜居,被欧美同学会授予“中国海归小镇”。
未来,传化科技城将持续推进“海归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通过5-10年的努力,将集聚1000余家生物技术企业,职住人群达到10万人,数万名海归人才在此工作、生活。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实践新质生产力
徐冠巨说,他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常下河捕鱼摸虾。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企业发展在农村,当然要为三农作贡献。他希望农村有“记得住乡愁”的山水,河水清澈、鱼儿畅游,春天芦苇生长,夏天树木繁盛。“新质生产力,人的感觉好了,是最大的新质生产力。”他说。
早在2000 年,传化就承担了建设浙江省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任务。二十多年过去,传化农业已建成从种子种业到生产、种植、运输、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传化新安的农业服务也在世界领先。
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号召后,传化把农业产业优势投入乡村振兴,在常住人口1.2万人、面积 7.5 平方公里的谢家、径游、安山三个村连片打造谢径安·传化农创村。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坚持产业立村、科技立村。聚焦生物育种,与湘湖实验室、省农科院等共同成立生物种业联合创新中心,建成谢径安传化植物科学中心、数字种苗工厂、创梦农场、传化农创中心等一系列科研和产业载体。为科学家提供从实验室、科研温室到试验田的全场景科研载体,以及“育繁推”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让农田里“长”出新质生产力。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建设创梦农场,支持100个家庭农场发展,提供统一生产设施、种苗繁育、农资供应、农技指导、农机服务、渠道销售服务。把新优品种和成熟种植技术,优先提供给家庭农场进行示范种植,形成规模化效应,推动该村向鲜花村、番茄村、草莓村方向发展。
传化与浦阳镇共同出资1000万成立谢径安创梦基金,未来5年培育孵化100个乡村创业项目。给困难家庭提供共富大棚,推动实现乡村共富。
目前当地已引入26家农业类科创企业,今年已有4000多万元产值,带动300多位村民就业,还帮助了20多户困难户。传化进入前,当地村集体收入为60万元,如今已有明显增长,今年1-10月村集体收入已达280多万元,明年开始预计会有量级增长。
“我们在2023年提出,用5年时间,让村集体收入增长10倍,即从60万元到600万元,现在看起来是可以实现的。”徐冠巨说,“我看到我的使命和愿望一步一步在实现,真正惠及到农业、农村和农民,我很有成就感。”
来源:《浙商》杂志 记者 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