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白三维茹方军:用国产化底气改写三维扫描行业格局
2025-07-24 09:28:55 世界浙商
在非白三维的实验室内,设备正以每秒60FPS的速度吞吐着海量的三维数据。双路800万像素摄像头全速运转,每秒处理约1000MB/s的实时信息。
在三维扫描这个曾被进口设备垄断的赛道上,非白三维正以黑马之姿冲上未被定义过的新的高峰。
近日,非白三维正式发布“锋系列”手持激光三维扫描仪产品。在接受采访时,创始人茹方军带着几分“技术顽童”的坦诚与坚定,讲述了这家企业从“全模组自研”到全芯片国产化,再到如今突破800万像素技术壁垒的逆袭之路。向记者揭示了他们如何将芯片断供的“危”转化为技术全面自主的“机”,并一举突破行业性能天花板。
十年“笨功夫”:从全模组自研到芯片国产化突围
2015年,怀揣“国产替代”梦想的茹方军带着三人团队入驻杭州梦想小镇,瞄准了动辄数十万元的进口工业三维扫描仪。“那时行业都说面阵结构光做不了手持设备,我们偏不信邪。”首代产品F1以86ms单面片重建速度击碎了质疑,却只是长征第一步。
真正的转折源于“全模组自研”的执念。这在当时看似“绕远路”,却意外筑牢了技术根基。2018年推出的MangoFree将国产设备价格从50万元打穿至5.5万元起,却也因触痛行业暴利,遭遇“骗子”质疑。“商业这个事情是要拿时间检验的。十年时间,5000多家客户验证了实力,口碑是自己挣回来的。”茹方军回忆。如今,连海外客户都愿意为其高端产品支付高价,印证了“真金不怕火炼”。
茹方军直言:“如果没有全模组自研,我们做不了全芯片国产化,没有全芯片国产化也没有底子上双路800万分辨率这个行业之前无人登顶的高峰”正是这种对核心技术的绝对掌控,让非白三维在后续面对行业共性难题时,有了自己说了算的底气。
当2020年芯片断供危机袭来,这份“笨功夫”却成了救命稻草。“搞集成很快,但会被锁死;国产化是慢路子,却是唯一活路。”团队背水一战,与国产芯片厂商死磕功耗、调试BUG,为后续更高阶的技术突破扫清障碍,终于在2023年推出行业唯一“全芯片国产化”手持扫描仪。茹方军笑言,他早前就曾与《浙商》杂志记者透露过在“憋大招”,“很多突破看似偶然,实则是‘因祸得福’。”
800万像素突破:双路同步榨干USB性能极限
芯片自主只是起点。某行业巨头曾挑战800万像素手持,但是当时还是走单路路线,所以,因为达不到带宽的需求所以只能使用ROI裁剪数据,或者使用压缩数据的方式来做,最终失败了。茹方军却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高像素带来的直接难题是带宽“爆炸”。技术团队算了一笔账:双路800万像素每秒60FPS跑满,就是960MB/S的数据吞吐量,需近10Gbps带宽,因为是工业产品,和民用的不一样,工业产品不接受掉帧和错帧,需要全速和稳定运行,该指标已榨干市面主流电脑的USB性能,这又一次把团队逼到技术死角。
“如果是低速低带宽,掉帧、断链都可以重新接上,用户感知不到。但是非白走的高速+大数据吞吐就像同时开着两辆车在 两条平行的高速上用400公里在高速上全速狂奔,且这两辆车速度不能又分毫偏差,要保持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高速上有一颗小石子也能就能让你翻车或者爆胎,系统就不能工作,对底层硬件和控制策略要求非常高。”
2025年“锋系列”的诞生就此改写历史:800万分辨率首次登陆手持设备,扫描幅面翻倍、细节提升3-4倍,甚至超越进口固定式扫描仪精度。“型创还在用500万,我们直接拉满!”茹方军展示着家具厂扫描效果——点距从20公分扩大到50公分,卫浴、汽车零件细节清晰毕现。
从全模组自研的“笨功夫”,到芯片断供后的“国产化突围”,再到800万像素的“技术破局”,非白三维的每一次“因祸得福”,本质上都是“被逼到墙角时的孤注一掷”。
这种绝境创新的背后,是对核心技术的偏执掌控,是对行业痛点的死磕到底,更是中国科技企业在突围之路上,用“被迫”走出“主动”的未来。这种务实浸透企业基因,当业内质疑其技术迭代慢时,团队沉默扎进下一代研发。当“极系列”芯片国产化牺牲部分性能,他们转头锻造出更锋利的“锋”。
回顾创业路,“我觉得创业本质上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别人追求广度和深度,我追求密度。” 茹方军眼神里带着笃定,非白三维死磕国产化亦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这必然会让我们会在短时间经历别人一辈子遇不到的坎,难吗?难。但回头看,难和失败终将被时间酿成‘微甜的回忆’。”
这位“悲观主义的乐天派”,正带着非白三维,在国产化技术突围的路上冲刺,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