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怎么“+”?这个小镇“算”出新意丨问道卓越系列

2025-07-18 14:47:15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 记者 卢熙润)具身智能空间清洁机器人让清洁更方便,VR设备变身心理健康评估与康复训练的得力助手,AI医疗大模型将医院“装进口袋”……在杭州临平区,全国首个以“算力”命名的小镇——中国(杭州)算力小镇,集聚着众多科技企业,正用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发展。

7月10日,问道卓越暨浙商AI+论剑系列活动走进中国(杭州)算力小镇(下称“算力小镇”),共同解码新质生产力的“小镇样本”。

小镇里的“出圈”密码

低空经济越来越“热”,“飞”起来看风景成热潮。如何筑起空中防线?杰能科世智能安全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称“杰能科世”)正在破局。

走进杰能科世的调度指挥中心,低空安全服务管理系统、杭州市民无人机公共安全监管平台、临平区低空经济应用与安全管理平台三块大屏映入眼帘,一览空域情况,还提供航线规划、禁飞提示、低空时空情报等功能,让空域更安全,让飞行更自由。

目前,杰能科世的低空安全解决方案已实现全国规模化应用,业务版图拓展至宁夏、山东、云南等十余个省级行政区。其技术体系已覆盖全国30余座重点城市、守护超8900平方公里空域安全,在民航枢纽防护、边境智能巡防、能源设施保护等300多个关键场景形成成熟应用案例。

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算力小镇正在打造人才培养的“加速器”,串起产学研的链条。小镇里的杭州光电智能感知产业研究院(HIAS科创园临平分园)(下称“产研院”)正架起科学与产业的桥梁、世界与杭州的桥梁。

 产研院里,20余家企业正在“破壳”孵化,科技创新给产业转化装上了加速器。围绕“项目验证-项目孵化-项目培育-项目加速”四个维度,产研院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体系,为项目团队提供技术、市场、人才、资本、产业等各个方面的赋能,帮助项目快速成长,实现产业化。

 “杭州是一座创新之城,这次专程来取经,就是想看看科技如何为传统产业发展赋能。”新德集团董事长刘红军说。作为深耕服装行业的企业,新德已在海外打响了名头,他建议企业要拓展视野,向外看看。

圆桌会上智谋未来

算力被称为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之一。可以说,一座城市的算力水平,足够决定其数字经济的承载力与发展前景。成立3年多来,算力小镇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400余家,构建起“数算模用”的产业生态体系。

在AI+圆桌会上,企业和专家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前景、小镇发展的未来。

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表示,在算力小镇看到了一批科技前沿的企业,感受到如今政府与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越发透彻,对科技与产业融合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靠年轻人,加大青年人才投资力度,通过艺术赋能、文化浸润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工商联原正厅级巡视员郑明治指出,小镇的布局具有战略前瞻性,现在的小镇既有硬实力的支撑,也有软环境赋能。未来,企业要继续整合资源、借势借力、勇于创新,小镇也要不断提升硬实力、优化软环境,助力创新型企业成长。

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咨询委发展战略部部长黄勇十分关注算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公共数据治理问题。他指出,算力小镇搭建的算力资源调度服务平台,通过算力调度来破解目前算力资源既紧缺又浪费的痛点非常有意义;构建公共数据可信空间对于促进数据交易流通也是一项值得肯定的探索,这两件事对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都十分重要。

浙商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查志强指出,算力小镇定位明确,通过深度联动国科大杭高院等资源,聚焦算力自身的核心领域,布局未来产业与智能产业生态,并配套政策、资金、人才一体化支持体系,期待小镇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

当天活动最后,盛世豪代表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杂志向中国(杭州)算力小镇授予“浙商高质量发展观察点”。

本次活动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指导,《浙商》杂志、浙商AI+产业联盟、《浙商》全国理事会主办,中国(杭州)算力小镇、临平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算力分会协办,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

来源:《浙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