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携手阿里干的这件大事,为何说事关下一个十年?
2025-09-22 13:22:42 世界浙商
当你日常提问的习惯,已从打开搜索工具转变为打开AI大模型应用,全球产业变革的时代已悄然到来。
在“人工智能+”行动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际,今年8月,中国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路线图重磅发布。潮起云涌间,扬帆正当时。
9月20日,杭州市余杭区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启动“模域空间”建设,并将其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落子。
这是一个“有核无边”的AI+生态创新平台,以未来科技城阿里中心为核心载体,辐射并带动周边园区,打造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场景落地、生态协同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在两新融合的逻辑之下,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中,余杭的选择为何是“模域空间”?它的启用,又为何事关余杭的下一个十年?
余杭区航拍图
切准时代脉搏
回顾过去十多年余杭的“华丽转身”,与时代同频的产业布局清晰可见——
当2015年“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梦想小镇横空出世,成为全国“双创”的标杆;
当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于《政府工作报告》时,浙江首个专门聚焦人工智能的产业平台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开园,吸引包括强脑科技在内的全球精英奔赴而来;
当2024年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启动建设“中国飞谷”,打造低空产业发展新高地……
一个个产业地标,见证着了余杭抓住数字经济这一时代风口“乘风而起”:2024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298亿元、增长10.2%,总量约占全省1/5、全市1/3,占全区GDP比重近70%。
下一个十年,余杭怎么办?
“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时代!我们只有主动地去拥抱这个时代,才能够赢得未来!”余杭人的回答掷地有声。
今年8月底,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不到一个月,余杭携手阿里巴巴正式启动“模域空间”,即“聚焦垂直领域的AI大模型创新开发空间”,重点围绕算力、数据、模型及智能体、智能终端及应用四条细分赛道,打造AI产业新生态。
其实,在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余杭就明确了要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类脑智能”为特色的“1+3+X”未来产业体系。
浙江经略规划咨询集团董事长、浙商智库新锐百人会研究员魏李鹏认为,余杭把“人工智能+”行动作为“1”,正是把握到了关键,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前瞻性。
而大模型是AI领域当前最具革命性的核心技术,它代表着AI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聚焦垂直领域AI大模型创新开发的“模域空间”,是余杭在人工智能时代“押注”的标志性产业新地标。
阿里巴巴全球总部
政企携手共探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范式也在变革。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招商部部长金果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不再是单点突破,更需上下游协同。“这一领域的人才和团队多是有经验有技术,他们更需要的是商业模式验证与产业链协作。”而“模域空间”正是让技术真正走向市场的平台。
基于此,这次余杭和阿里巴巴合作共建“模域空间”AI+生态创新平台,可谓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是政企携手在“人工智能+”领域新的探索。
阿里巴巴集团是我国最早投入AI技术研发及应用探索的科技公司之一,拥有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以及从AI算力、AI云平台、AI模型、开源生态到AI应用的全栈技术能力。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阿里巴巴集团党委书记邵晓锋表示,依托阿里巴巴集团,入驻企业可以加入阿里云AI伙伴繁花计划,构建覆盖算法优化、行业应用开发、智能工具链部署等服务体系;园区还将联动达摩院、阿里云、菜鸟等,提供算力支持、联合研发及场景应用合作,助力合作伙伴加速技术创新步伐。
而对政府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架起连接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的桥梁,推动AI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快速应用。
当天,围绕“人工智能+”,余杭就推出11项涉及社会民生、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等领域政府需求,发布第二批城市机会场景,为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提供首试、首用机会。
比如,“科技助残”多模态机器人居家康复场景需求、基于人工智能的育教融合智慧场景需求、智慧公共服务场馆建设运营场景需求等。这些城市机会场景均面向广大创新企业开放。
通过政企共建“模域空间”,也将为浙江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贡献更多余杭经验、余杭探索。
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效果图
引领活力中轴
“模域空间”有核无边。这个核心,便是未来科技城阿里中心。它的西北侧,是已经启用的抖音华东中心;西边不远,vivo全球AI研发中心正在建设中……
集聚这些产业地标的区域,便是余杭全力打造的具有未来感、国际范、创新味、年轻化的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未来十年,这里将是余杭最具活力的城市窗口。
而其核心区,东至景兴路,西至舒心路,南至规划景观湖,北至余杭塘路,南北长约2.5公里,被命名为“活力中轴”。
在这条“活力中轴”上,余杭布局了国际数字商务区、智慧科创总部区、智创金融集汇区等六大产业片区,重点发展总部办公、数字科创、人文消费等产业业态。
如今,余杭又将“人工智能+”这一未来产业布局的核心载体落子“活力中轴”,必将“激活一池春水”。
一方面,“模域空间”的产业发展路径是“有核无边、全区引领、多点示范”,未科阿里中心这一核心载体将辐射并带动周边园区,实现AI+产业生态在“活力中轴”的汇聚。
其实,余杭较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并形成较完善产业链条,先后入选全省首批人工智能“新星”产业群和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2024年规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占全省1/6。“活力中轴”也将成为未来余杭人工智能产业又一个发展极。
另一方面,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集聚科技、产业、商业、文化、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在给余杭未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与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为AI+企业提供了各类应用场景。
余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轴线将开放各类城市应用场景,让各类企业的AI产品能够在这里应用,为人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等提供便捷化、智能化服务,为城市治理提供智慧化的能力。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成模样、八年树榜样”。在中轴线上,一幅世界级城市的“画卷”正缓缓打开。
也许下一个十年,“模域空间”孵化的AI产品,将充满人们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