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算力规模,全省第一!
2025-09-23 17:31:32 世界浙商
“到2027年,嘉兴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这一目标背后,承载着嘉兴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城市的雄心与底气。
算力规模全省第一 打造长三角“智能基石”
走进长三角·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两栋智算中心楼内的机柜指示灯如繁星闪烁。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万卡集群建设工程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项目已吸引全球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入驻,覆盖了工业互联网、IT设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全产业链。
“我们通过对千行百业计算任务进行分类整合,如同合并同类项,将原本需要半年的软件部署时间缩短至以天计。”是石科技董事长闫博文介绍。这家曾三次荣获高性能计算领域全球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企业,于2024年将总部迁至平湖,打造了集产研中心、运维中心及超算中心于一体的创新基地。今年2月,该企业凭借国产算力与DeepSeek大模型的快速适配技术,在业界掀起“平湖算力热”。目前,其客户已覆盖月之暗面、瑞莱智慧等AI领军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顶尖高校。
在桐乡乌镇,“乌镇之光”超算中心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超算中心,计算能力达到国内前三、全球前十水平。该项目所采用的“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技术,源自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领先成果,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提供绿色高效的算力支持。
截至目前,嘉兴还有5个在建项目,全部建成后,嘉兴的智算能力将进入全国前列。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构建高水平AI产业生态圈
9月16日,南湖区余新镇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式揭牌,成为嘉兴AI产业的新平台。该园区占地75亩,规划建设8幢现代化厂房、圆形展厅与多功能产业空间,重点招引人工智能基础硬件、终端产品及核心零部件项目。余新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俞是求表示,园区将通过行业研讨会、新品发布会等形式,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同日,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与天使基金完成战略签约,并与东方卫视《未来中国AI季》达成深度合作。这两支基金均由浙商创投管理,其董事长陈越孟表示,将整合产业链资源与技术专家网络,为落地项目提供“投后赋能”,实现“基金+基地”融合发展。
在“政策+基金+生态”的组合推动下,嘉兴人工智能产业迅速吸引优质项目。揭牌当天,空中移动充电机器人、超高速交换机接口等6个前沿科技项目签约入驻余新园区。而在9月10日至14日的北京服贸会上,南湖区还联合国家服贸基金二期签约7个重点项目,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数字游戏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拓展了产业边界。
科研平台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嘉兴拥有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电科南湖研究院、清华柔性电子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高能级研发平台,为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与产业转化提供坚实支撑。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服务吸引全球创新要素集聚于此。”嘉兴市南湖区经信商务局招商服务科副科长江南表示。目前,南湖高新区已规划建设全市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带,九识智能、TCL雷鸟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签约落户,进一步增强了区域产业集群效应。
企业创新亮点纷呈 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
产业浪潮中,嘉兴企业创新亮点纷呈。今年,两家人工智能企业先后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实现嘉兴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零的突破”。
在南湖高新区,嘉兴超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PeopleGroundtruth.com数据平台,凭借高精度三维人物模型技术,在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备受关注。其物体扫描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对特殊材质服装和微小物品的高保真建模,技术水平走在行业前沿。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鲜明特色。2024年,桐乡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37.8亿元,增速20.1%,总量和增速分列全省第二和第一。桐昆集团入选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同时,桐乡作为工信部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正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建设。
当前,嘉兴坚持智能产业发展与产业智能化提升并重,一方面引育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另一方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商贸流通等十大领域的示范应用。
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招商,从产业孵化平台到“专精特新”企业招商,嘉兴人工智能产业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随着“一中心两地”(长三角智算中心、长三角算力产业集聚地和长三角算力应用创新地)战略的深入推进,嘉兴有望成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规划,到2027年,嘉兴将培育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15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100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标杆企业,选树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广100项“数智优品”,形成100个高质量数据集与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