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期待新凯来

2025-10-29 10:15:09 世界浙商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以下简称“湾芯展”)上,深圳市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凯来”)引发广泛关注。晶盛机电、华特气体、文科股份……不断有上市公司公告与新凯来合作,争当“新凯来概念股”。

尽管未展出传闻中的光刻机,新凯来和子公司带来的EDA、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新产品,依旧引爆了“中国芯”。

我们为什么如此期待新凯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新凯来所代表的国产半导体设备产业,就是这样的“关键核心技术”。

两项新技术打破封锁

在湾芯展之前,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在介绍展会亮点时,专门提到了新凯来,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惊喜,来自新凯来的两个子公司启云方和万里眼。

启云方发布了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原理图和PCB)设计软件,这意味着中国在半导体设计工具领域开始打破国际巨头的长期垄断。

万里眼发布了90GHz(吉赫兹)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将国产示波器性能提升了500%,技术水平位居全球第二。

示波器是硬件,EDA是软件。芯片制造大致可以分为EDA/IP、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

如果把芯片产业链比喻成“出版一本书”,EDA/IP是写作软件和经典范文库,芯片设计相当于作家创作,半导体设备/材料即是印刷机和纸张油墨,晶圆制造等于印刷厂印刷,封装测试就是装订和质检,芯片造好之后,下游应用对应书店和读者。

EDA被称为“芯片之母”,是用来设计芯片和电路板(PCB)的“画笔”和“计算器”。

环球时报此前报道,长期以来,全球EDA市场被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EDA三家国际厂商垄断,上述厂商拥有完整的、有总体优势的全流程产品。在中国市场,目前三家国际巨头占据主导地位,合计市场份额超过70%。

根据启云方公布的信息,其发布的EDA软件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已达到业界一流水准,其产品性能较行业标杆提升30%,使用其软件进行产品硬件开发的周期能够缩短40%。

再来看硬件,示波器是应用最广泛的测量仪器产品,是电子信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不可或缺的工具。

万里眼示波器。受访者供图

万里眼发布的示波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90GHz带宽,仅次于国际上最高的110GHz,全球第二,国内唯一,打破了西方《瓦森纳协定》封锁,是全球首个超高速智能示波器、全球首个全面屏示波器。

“制造7nm(纳米)的AI芯片,高速接口一般要用到60GHz左右的实时示波器,更先进的工艺节点则可能会需要到90GHz左右的实时示波器。”万里眼CEO刘桑向记者介绍,“我们的示波器达到了全球第二的水平,实现了国产突破。”

“国家队”攀登高峰

今年3月28日,新凯来在上海半导体设备展发布了31款设备,一度引起轰动。

湾芯展上,新凯来展台延续了在上海半导体设备展的产品阵容。工艺装备系列包括:薄膜产品PVD(普陀山)、CVD(长白山)、ALD(阿里山);扩散产品RTP(三清山)、EPI(峨眉山);刻蚀产品ETCH(武夷山)。量检测装备系列包括:光学检测产品(BFI)岳麗山、(DFI)丹霞山DFI、(PC)蓬莱山、(MBI)莫干山;光学量测产品天门山IBO、天门山DBO;物理与X线测量产品沂蒙山AFM、赤壁山-XP XPS、赤壁山-XD XRD、赤壁山-XF XRF。

16座“名山”,几乎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装备。其中,刻蚀、薄膜沉积、检测,是芯片制造最为关键的几个环节

每一座山,都象征着一座需要攻克的技术高峰。

图源:视觉中国

新凯来带着使命而来。公开信息显示,新凯来成立于2021年8月,由深圳市深芯恒科技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是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重投)的全资子公司。新凯来股权穿透后,由深圳市国资委全资控股。

除了深圳总部,新凯来在上海、北京、西安、武汉、成都、杭州等国内城市以及海外设有研发中心,建立了基础材料工艺、零部件、装备的端到端研发体系。

在新凯来官方网站,有一段话描述了其发展模式:“联合了众多国内半导体制造设备和零部件合作伙伴,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厂、FAB厂(芯片制造厂)、电子电器设备厂、研究机构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抱团”发展,成立仅4年的新凯来发展速度令人侧目。

“在很多尖端领域,中国的基础材料、工艺和器件不一定都强,但我们可以通过强大的系统工程能力整合、平衡,做出领先竞争力的产品。”刘桑对记者表示,“这条路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最终要做到领先,匹配中国当前的科学技术以及产业发展的步伐。 ”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也对记者表示,中国正在采用新型举国体制,通过集中企业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力量方式,逐个击破技术关口,逐步实现芯片半导体全链条的自主可控。

历史的机遇就在面前

作为中国半导体增长潜力最大的城市之一,深圳近年来正在改变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强而制造弱”的局面。

从产业规模看,2024年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了2564亿元,同比增长26.8%。

“2024年制造、封测、设备等细分领域规模,跟2020年相比均达到了翻一番。”郭子平表示,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细分领域现在更加均衡,设计、制造、封测、设备等都做到了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相映成辉。

这背后是产业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支持。在政策与资本助力下,深圳正在酝酿新一轮半导体行业的集体增长。

图源:视觉中国

半导体设备是技术、资本、人才密集的产业,以光刻机为例,一台先进光刻机涉及10万多个零件,是全球顶尖技术的集大成者。任何单一城市都难以独立支撑全链条的突破。

在国内,上海拥有最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以上海微电子为代表,在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前道核心设备领域进行了长期布局。此外,从设计、制造(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到封测,上海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沪深之外,全国各大城市在半导体设备领域都加大了力度。世界集成电路协会《2025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白皮书》显示,27个中国城市进入全球百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地排名靠前

在这些城市中,涌现了北方华创、拓荆科技、广立微等知名企业,涵盖EDA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装等关键技术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产化半导体产业体系。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半导体设备产业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历史的机遇已经摆在面前。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正开启一场波澜壮阔的“突围战”,必将为全球科技格局写下新的注脚。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