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摊位到卖全球,义乌一把伞的传奇

2025-11-04 17:18:26 世界浙商

1997年,张吉英从老家绍兴上虞来到义乌。在篁园市场一米的摊位上,她卖出了自己的第一把伞,彼时的她没有想到,这份与伞的情缘,开启了就是几十年。

从一米摊位到义乌10间店面,从自产自销到每年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约500万把雨伞,张吉英用半生时光,把“星宝伞”做成了义乌不可或缺的“伞业名片”。

前不久,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开业,这标志着义乌这座“世界超市”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新场馆里,张吉英的身影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代的接力。她带着父亲传承的匠人风骨,融合女儿带来的创新理念,将一把把中国制造的伞,递向整个世界。

浙江星宝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吉英 潮新闻记者柳蓬/摄

半箱伞,半箱日用品

来到义乌安家

张吉英仍清晰地记得初到义乌那天的情景。天刚蒙蒙亮,父亲就送她和年仅三四岁的大女儿启程了。卡车里,半箱雨伞,半箱日用品,这便是她们的全部家当。

这半箱伞,是父亲的手艺。父亲赵春木是做伞匠人,从修伞到制伞,手艺精湛,却一度为销路发愁。直到他考察了义乌市场,看中了这里的机遇,决定租下摊位,送张吉英到义乌做销售以开拓市场。

前路在望,张吉英心中既有不安,更有憧憬——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她的世界原本只有灶台和田埂,如今要面对更大的世界了。

“第一次走进篁园市场的时候,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让我觉得很新奇,每一件都想摸摸看。”尽管自己的摊位只有不到1米,她却觉得整个世界都在眼前展开了。

为了在狭小的摊位多放一些雨伞,她把伞捆得结结实实,一层层摞得老高。个子不高的她,不得不始终站在一个小凳子上,才能越过“伞墙”看见客户。就这样,她站在小凳子上,踮着脚,时刻留意着来往的人流,这一站,就是八年。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经历,张吉英的语气里既有感慨,也有释然。

“当时我很单纯,很相信别人。”张吉英做第一笔生意时就被上了一课。一位来自乌鲁木齐的客户,说要进货销往巴基斯坦。“他跟我说,第一单生意不给我钱,第二单再一起结。我想都没想就点头说好。”

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最终让她损失了4万块钱——那可是20世纪末。“第三单就没有然后了,没有欠条,什么都没有。”更让她痛心的是,父亲因此急火攻心,突发中风,“嘴巴都歪到耳朵边上去了。”张吉英暗下决心:“我要更努力,不能再让父亲操心。”

这样的经历,让她格外珍惜后来的每一个机会。当第一个巴基斯坦客户上门时,连英语都不会的她,硬是靠计算器“按”成了第一单外贸生意。“当天晚上我就去报了英语班,后来还学了阿拉伯语。”张吉英笑着说,“这一千块英语学费,是我花得最值的一笔钱,用了几十年。”

印着张吉英漫画形象的产品册 潮新闻记者柳蓬/摄

从自产自销到创建品牌

从“RST”到个人IP

除了学语言,张吉英从未停止吸纳各种新知识。那些为提升自我倾注的心力,在几个决定性时刻得到了回响。2003年,一堂看似寻常的国学课,却为张吉英指明了一个企业发展的方向。

“当时完全没有品牌概念”,她坦言,国学课上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了她,“工厂的‘厂’字是一边倒,没有根基很难立足,所以要打出品牌,而且品牌名字要简单,也要方方正正、掷地有声。”

张吉英如梦初醒,她在字典里翻找了两天,终于确定了“星宝”二字,并注册了“RST”这个好记的英文品牌。张吉英回忆,“但每次外商都会问:RST有什么寓意?”时常被这个问题困扰后,她意识到外商客户不仅看重产品,更看重品牌背后的故事。

2010年,她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注册了“Real Star”品牌,寓意“雨伞中真正的明星”。这个富有寓意的名字终于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现在RST成了Real Star的缩写,再没有人追问我品牌的含义了。”她说。

但她的品牌探索并未止步。由于相似品牌名层出不穷,张吉英觉得要进一步打出辨识度,于是她做出了更大胆的决定——打造个人IP。

“最早在2000年的时候我就把真人照片印在产品册上了,还被同行笑话。”她回忆道。在法国设计师的帮助下,她将自己的头像设计成具有辨识度的漫画形象,沿用至今已十余年。不论是雨伞上的图案还是产品吊牌,抑或是礼品包装,张吉英的漫画形象成了品牌最受瞩目的标识。

“客户看到我们产品上的图案就会说这是‘Janey’。”张吉英笑着说,“我的发型也几十年没换过了,为了让客户们能一眼认出我。”

2017年,女儿张佳媛从美国留学归来,带着全新的视野加入了星宝伞业。她将品牌字体升级为优雅的花体字,并加注“Since 1972”,让品牌兼具历史感与时尚感。“我们发现客户对妈妈的笑脸特别有记忆点,”张佳媛说,“于是我们将她的头像IP正式注册为品牌标识。”

店铺内雨伞陈列 潮新闻记者柳蓬/摄

开拓数字营销新渠道

一把高端伞在欧洲卖到两千元

张佳媛的加入,激活了星宝伞业的更多可能。

她不仅搭建了电商网络,让“星宝伞”登陆阿里国际站、天猫、京东、抖音等线上渠道,也亲自牵头产品设计。

张佳媛组建了专业设计团队,与法国设计工作室合作,主攻年轻消费市场,色彩从单一的欧美深色系,融入了马卡龙色、小碎花等亚洲消费者喜爱的清新风格,并结合国潮元素进行创新。她回国后推出的“蝴蝶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希望通过雨伞这个载体,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张佳媛坚定地说。

张佳媛也在积极推进国内市场布局,通过参加深圳礼品展、上海百货展等大型展会,星宝伞业的内贸比例已稳步上升至30%,完成了从纯外贸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转变。

与此同时,张吉英也在持续突破自我。疫情期间的一次偶然尝试,让她接触了短视频这种新的营销模式。“正月里,国际商贸城开业的第一天,整个市场空荡荡的。”她打开微信摄像头,悄悄拍下员工通过视频与客户洽谈的画面,随手发到短视频平台。没想到这条随手拍摄的视频,竟获得了五六十万浏览量,“客商进不来,那我们可以想办法‘出去’。”她真切感受到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自此,她不仅将短视频和自媒体作为链接全球客户的新窗口,更在今年借助AI技术,将产品介绍实时翻译成多国语言,开展更高效的跨境直播。

如今,星宝伞业依托“义新欧”中欧班列,年均出口雨伞500万把,高端定制伞在欧洲市场售价达2000元。

78岁的父亲仍每天到上虞工厂一线,女儿带领的设计团队不断推陈出新,而张吉英的手机里,来自世界各地外商客户的订单信息仍不时响起。

这把从义乌出发的伞,正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中,飞向更广阔的世界。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