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牵手Stellantis:中外车企合作能否成为新趋势

2023-12-07 00:04:33 世界浙商

“老合资”退场、“新合资”登台,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正焕发新动能。

近几年来,长安铃木、东风雷诺、广汽讴歌等老牌合资车企已逐步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以至于“老合资”时代走向终局成共识。

如今,以造车新势力为主导的“新合资”热潮正兴起,迅速席卷新能源车行业。

近一段时间里,大众与小鹏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奥迪上汽集团签署备忘录,零跑宣布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揭开了新合资模式的序幕,也点燃了市场的情绪。

尤其零跑汽车的港股表现不俗,从11月22日起走出“五连阳”,其中11月24日更是逆势大涨4.69%。可见资本市场对于其后市发展的期待。

从行业角度看,零跑与欧洲最大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合作官宣最晚,但动作最快,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交割完成,仅仅用了25天就完成了合作,刷新了行业速度,成为首家与跨国巨头达成合作的新势力车企。

据悉,Stellantis投资约15亿欧元(85亿元港币)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同时,双方在荷兰成立了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其中零跑持股49%、Stellantis持股51%,零跑借助Stellantis在海外的品牌布局优势欲迅速突破市场将销量提上去。

这次合作在业内备受瞩目,不仅是今年新能源车行业最大的一笔单一投资,还在于其创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全新模式,即一家世界级汽车制造商集团与一家来自中国的新势力电动车企在全球电动车项目上展开了合作。

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加剧 不融资难言竞争力

零跑缺钱吧?肯定是缺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且高度内卷,作为一家造车新势力不得不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高烧钱推广的模式,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就难言竞争力。

这些年,陷入至暗时刻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在少数,如威马汽车目前正推进破产重整,昔日“老头乐”龙头雷丁汽车已申请破产,爱驰汽车也已陷入停摆,曾与“蔚小理”齐名的拜腾汽车则破产离场……

更重要的是,今年是新能源车行业的转折点,因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降,政策端取消地补,国补断崖式下滑,对于不少新能源车企来说,保市场还是保利润,成为了一道两难的选择题。

所以融资就成了关键,直观来看,获巨额资金“补血”的企业在今年尤为多,包括吉利汽车旗下的极氪获得宁德时代参投的7.5亿美元,哪吒汽车完成总额为70亿元人民币的crossover轮融资,蔚来获得中东“金主”豪掷11亿美元,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极石汽车收获高达10亿美金的战略融资。

这一次则是零跑成了主角,获得了Stellantis集团85亿的融资,Stellantis则在零跑汽车董事会获得2个席位。

从财报看,今年三季度末,零跑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及银行定期存款结余为116.3亿元。此次融资额相当于其三季度末账上资金的67%。

自然,因其造车新势力的特殊身份以及现实的资金压力,于是,这次牵手也很容易被外界解读为“零跑没钱了”没所以急着寻找新投资方。

面对质疑,零跑汽车联席总裁、Stellantis与零跑汽车合资合作项目操盘手武强直言:“85亿我不融,我也一样可以发展,当然前提是我能维持我的销量,我的业务的稳进推进,如果我的业务走了下坡路,一切的挑战都会随之而来。”

从财报看,零跑汽车发展态势向好,2023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车实现营业收入56.56亿元,同比增长31.9%,单季度毛利率首度转正为1.2%。

这也是在港股上市一年之际,零跑汽车首次实现毛利率转正。武强表示,随着业务发展,零跑汽车预计到2025年底或2026年初可实现净利润转正。2024、2025这两年将比较重要,公司在财务上已经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未来可能会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性融资,但近期不会再有超大规模融资。”

合作达成,交易完成,接下来,双方将进一步开展投资合作以及战略合作伙伴的构建。

Stellantis集团需要什么?零跑的产品研发沉淀

Stellantis集团为何会如此大手笔与零跑汽车联姻?

据悉,Stell antis集团为全球第四大、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在北美、欧洲、亚洲、中东和非洲均有业务布局。Stellantis集团旗下的汽车品牌组合十分广泛,包括标致、雪铁龙、欧宝/沃克斯豪、吉普、玛莎拉蒂等国内市场耳熟能详的品牌。

2022年,Stellantis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销售汽车逾600万辆,实现净营收1796亿欧元,净利润168亿欧元。在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Stellantis集团排名第31位。

不过,Stellantis集团近几年来电动化转型不理想,在中国市场表现欠佳。为抓住全球汽车市场转型机遇,Stellantis集团在披露了其电动化发展的宏伟目标:2021年-2025年在电气化和软件领域的研发、资本支出及合资企业投资超过300亿欧元;到2030年,将拥有超过75款纯电动车型的组合,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将达500万辆,净收入比2021年翻一番,达3000亿欧元。

因此,入股零跑汽车,对Stellantis集团来说裨益不少。Stellantis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Carlos Tavares认为,“在零跑汽车的全球扩张规划中,现在是Stellantis集团支持它并担任引领性角色的最佳时机。借助本次战略投资,Stellantis集团商业模式中的一片潜力领域将得到开发,Stellantis集团也将通过零跑汽车的竞争力在中国和其它市场获利。”

从技术角度看,零跑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之一,经过多年打磨技术基座,已经拥有独特的垂直整合体系及全域自研和生产制造能力,Stellantis集团将借助前者技术先导的电动车生态系统,来帮助自身实现“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中的电气化目标。零跑高效率的综合研发体系、很好的电动车产品组合,是Stellantis集团当前所欠缺的。

零跑需要什么?海外市场、技术支持

对零跑汽车而言,除了在资金方面需要新战略股东支持外,在出海、技术研发等领域亦需要对外借力。

尤其当下,新能源车“出海”提升销量已成趋势,或本地生产,或直接整车出口。

从财报以及市场进度看,零跑汽车今年以来的交付量虽然逐季提速,但全年销量目标难达成,因此将业务覆盖至全球各大市场,成为零跑汽车提升销量的重要一步。而零跑汽车的战略之一是拓展全球市场,并建立国际化布局,进军欧洲市场。

但海外市场不易,尤其欧洲汽车市场底蕴深厚,且正值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挑战重重。

此次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设立的零跑国际,就是零跑的海外销售平台,坐落在荷兰,Stellantis集团占51%,零跑占49%。

据悉,零跑国际股权结构显示了有两层含义。武强介绍,第一层含义,如果海外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由Stellantis集团作为51%的股东,它就应该有一定的这种能力去舒缓或者去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第二层含义,这样的利益构建下,双方精诚合作把车在海外卖上去,或者以尽快的速度卖上去。

未来会在海外建厂当地生产吗?

零跑并没有如此打算,目前以国内整车出口的模式进行合作。武强表示,国内产能充足,可以支持年产70万辆的销售规模。

武强指出:“零跑不会在海外形成重资产的投入,不会自己重资产投资建厂,而利用现在已经形成的其他产能来进行生产代工,其他产能既包括Stellantis的工厂,因为它们在各个国家都有生产基地,同时不排除第三方的工厂进行代工,综合比较它们的优势而决定。”

合作的梯子搭好,攻城的“主力战将”就是在广州车展上推出的零跑C10。这款家用5座SUV 9月份也在慕尼黑车展上亮了相,也是LEAP 3.0技术下的首款全球化产品,配备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CTC2.0技术、全新油冷电驱、8295座舱系统、激光雷达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在内的富有竞争力的前瞻技术。

具体到海外布局,武强表示,零跑第一步将进入欧洲市场,预计明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以出口方式将车销往欧洲。根据此前计划,零跑第一款和Stellantis合作导入海外的首发车型零跑C10将在明年1月开始预售,在明年3月份正式上市交付,海外市场流程也会同步进行。

能否成为新能源车企出海模式新样本?    

此次合作是否能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模式打造良好的样本?

零跑坦言,海外市场的拓展充满挑战,需要克服不同文化、政治、地域和消费者特点带来的各种市场挑战。

当下,零跑与Stellantis的合作被比喻为搭建一座工程梯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上升挑战。在合作中,双方将在接下来的半年集中精力应对这些挑战,通过深入讨论和解决问题,确保产品在新市场的验证,并在市场推广中取得成功。

当然一切有待后续市场销量数据证实,如果车在海外市场卖不出去?谈价值则毫无意义。

不过总体看,此次双方合作,不同于外资对国内新能源车企的蜻蜓点水的投资,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集团在资金、技术、组建合资公司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层面,是深度合作、战略联盟,实现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快速走出去,做大做强的一大创举。

业内人士表示,Stellantis集团客户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且在30多个国家拥有生产制造基地,通过合资公司的组建,从零跑首款全球化产品C10开始,通过Stellantis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渠道资源和客户认可度,快速推动零跑在海外市场的开拓步伐。此类合作模式的创新和前瞻性,是零跑率先走出去做大做强的机遇而不是风险。

武强表示,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的趋势凸显,但发展路径尚不确定。欧洲的大型汽车厂商也正在积极向电动化转型,这些传统主流车企占有先发的消费者品牌认知度、网络渠道认知度以及多年积累的汽车工业技术优势,为其电动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欧洲大型传统车企,与零跑国际这样成立不到10年的初创公司互补性极高,初创公司发挥快速迭代的优势,依托中国消费者对电动智能化的较高要求,形成的研发和成本优势凸显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合作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