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鲜明标识
2025-07-21 16:42:03 世界浙商
浙江宁波前湾新区极氪5G智慧工厂的人形机器人“员工。潮新闻记者 彭鹏 倪雁强 摄
省委第十五届七次全体会议对“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创新浙江”“怎么样建设创新浙江”“建设什么样的创新浙江”等关键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建设创新浙江的内涵特征、目标任务、路径打法,奋力推动创新浙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鲜明标识。
深刻领会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意蕴
浙江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发展史。在“八八战略”的正确指引下,浙江大步迈上了自我变革的创新之路。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坚守初心的政治大考,也是澎湃动能的关键一招,更是主动出击的战略抉择。
这是坚定扛起总书记对浙江殷切期望的使命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浙江成功破解了“成长的烦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亲临浙江考察指导,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重大使命,明确要求浙江“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进一步指明了浙江创新发展的新方位新定位,引领浙江驶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殷殷嘱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强自觉、更好业绩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核心引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依靠创新来引领。当前,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迈入了关键阶段,面临着必须跨越的平台期、瓶颈期,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关键就在于通过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断点,构建更富活力、更有竞争力的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进而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汇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势能。
这是抢抓新一轮科技创新机遇的战略抉择。当前,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掀起了具有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特征的科技革命浪潮,成为影响全球变局和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浙江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形和势,锚定了方向和赛道,实现了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4位。今年以来,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一系列浙江科技创新成果引发全球关注,成为浙江科技创新的生动写照。科技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加快建设创新浙江是增创发展新优势的主动选择,必须主动拥抱科技变革,将创新“置顶”,以走前列、作示范的实干姿态,在汹涌澎湃的科技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系统把握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梁八柱”
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和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四个基本建成”的目标,指明了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支撑、关键路径、核心变量和政策供给,架构起了严密完整的“四梁八柱”。
动力支撑方面,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教育、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浙江的动力源泉。《决定》以人才有序流动共享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旨在实质性打通人才、资源、成果共享通道。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上,抓住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一重点,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双一流196工程”、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等,推动教育水平整体跃升。在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上,抓住提升科创平台质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这一重点,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施高校科技创新攻关行动,进一步提升科教融合水平。在加快建设人才强省上,以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为重点,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大力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关键路径方面,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应用场景,二者深度融合、互促发展,是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注重系统集成、坚持整体推进。其着眼点在于锚定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其立足点在于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真正使企业全面参与到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之中。其着力点在于统筹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科学布局、“415X”集群提能升级、产业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高地。
核心变量方面,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决定》把“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单列为一部分进行系统部署,就是浙江主动出击、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竞争战略制高点的深层考量。一是进一步强化引领示范,放大我省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算力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上引领示范,让人工智能成为创新浙江的最鲜明特征。二是进一步筑牢发展基础,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健全全社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三是进一步强化全面赋能,加快“人工智能+”行动步伐,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政策供给方面,汇聚建设创建浙江强大合力。政策供给是保障浙江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建立一套能够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和创新人才积极性的政策体系,进而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一是突出政策整体性,推进存量政策优化整合提升,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构建科技金融体制,充分发挥“4+1”专项基金撬动作用,构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创新生态。二是突出政策精准性,优化资金投向投量,强化用地用能保障,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予以优先支持,确保政策用在刀刃上。三是突出政策高效性,建立差异化监测评价机制,完善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绩效评价体系,聚焦创新主体满意度,增强政策兑现的及时性、便捷性、可操作性。
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本领
提高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早在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在《之江新语》专栏文章《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一文中指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知识层出不穷,迫切要求我们每个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必须快速跟上事业发展需要和时代前进步伐。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始终保持学习热情,时时更新知识结构,自觉吸收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立足工作岗位把准事物本质、发展规律、政策尺度。
强化锐意进取的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可以说,没有创新思维,就难以有创新的行动和实践。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着眼当前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加强趋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研究,不断创新打法、探索路径、形成经验,切实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争一流。
锤炼改革攻坚的实干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锐意改革创新,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当前,浙江发展进入了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自身经济运行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解决这些新的“成长烦恼”,关键是提升党员干部改革攻坚的实干本领,以过硬能力、更强水平来谋划发展、推动工作。必须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奋力拼搏、实干争先,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作者为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员、博导)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