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50美元!灵犀微光发布L2-S30光波导镜片,破局消费级AR量产成本难题

2025-09-26 19:38:48 世界浙商

9月26日,“中国视谷”标杆企业、AR光学核心技术领军企业灵犀微光,在杭州萧山举办“光导无界”新品发布会。灵犀微光创始人郑昱正式发布二维阵列光波导旗舰产品“L2-S30”,明确“对标国际产业、引领国产AR光学”的核心定位,为消费级AR产业注入中国技术力量。

L2-S30实现“黄金三角”,以50美元目标售价破局量产成本​

作为灵犀微光十年阵列光波导技术的集大成之作,L2-S30精准卡位L2级智能助理类消费级AR市场,从“画质、架构、安全”三大维度构建“黄金三角”优势,成为国产L2级AR光学方案标杆产品。

该创新产品如何破解传统AR眼镜难题?

譬如,在画质表现上,L2-S30采用自主研发的二维阵列光栅设计,适配1:1显示源的视场角(FOV)最高可达40度,可有效避免“视野狭窄导致频繁移动头部”的问题。其色域覆盖达95%以上,解决传统AR显示“偏色、饱和度低”等行业痛点。​

在架构设计层面,L2-S30具有“轻薄接近普通眼镜”的严格要求:波导片厚度仅0.8~1.2mm,重量不足4g,可轻松集成于普通眼镜镜腿,打破AR设备“厚重笨重”的固有印象。

而这种创新L型波导结构最终导向的是加速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生态共赢。

据介绍,该产品通过光学路径优化,支持与麦克风、传感器、小型电池的紧凑集成,下游厂商无需大幅调整眼镜形态即可搭载,研发周期可缩短30%以上。同时,产品兼容LCoS、Micro-LED等多种显示源,能随显示技术升级灵活迭代,适配L2级市场“1-2年更新换代”节奏,为产业生态伙伴降本增效提供核心支撑。

在美观与安全维度,L2-S30正面视觉近乎“隐形”,仅特定侧面角度可见轻微纹路,解决AR设备“科技感过重、不适合日常佩戴”问题;同时,其经欧盟CE、美国FCC双重安全认证,无蓝光危害,适配“每天佩戴1-2小时”的使用频率;镜片透光率达92%,接近普通近视镜片,日常也可作普通眼镜使用,实现“一镜两用”。

最引人瞩目的是,灵犀微光宣布L2-S30在达到KK(百万)级别量产时,目标售价将锚定在50美元。这一价格标杆的树立,首次将高性能阵列光波导的成本拉入消费电子级区间,为终端品牌打造千元级爆款AR眼镜扫清了核心障碍,标志着消费级AR从“小众尝鲜”迈向“大众普及”的关键拐点正加速到来。

 

首创L1-L4体系,为产业演进绘制清晰路径图​

2025年被视为L2市场启动元年。

9月18日,Meta在开发者大会Meta Connect上发布了三款智能眼镜新品,Meta Ray-Ban Display是其首款配备了显示功能的消费级眼镜。该眼镜采用了LCoS+阵列光波导光学,可以提供>42PPD的显示效果,最高入眼亮度超过了5000尼特。

在科技巨头引领之下,阵列光波导成为AR行业的核心讨论技术。灵犀微光则凭借10年深耕阵列光波导技术的领先优势,率先探索出了一张清晰的“产业演进路径图”。

面对消费级AR市场纷繁的技术路线与产品定义,郑昱在发布会上首次提出了行业前瞻性框架——“消费级 AR 眼镜L1-L4四级发展体系”,为终端厂商的产品规划与市场策略提供了关键参考框架,有望引导行业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协同发展。

据介绍,L1级侧重基础感知,代表性产品Meta Ray-Ban,全球销量超400万台,成功完成市场启蒙。L2级智能助理,结合AI Agent,实现全彩信息显示、日程管理、实时转录与视频通话。

面向未来,L3级AR协同,将具备50度以上视场角与1080P以上分辨率,支持数字孪生、虚拟化身协同,迈向三维空间交互。最后L4级空间计算,可实现70度以上超大视场角与2K级分辨率,将达成“虚实无缝融合”的空间体验,彻底重构人类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

 

“中国视谷”生态赋能,加速产业化“进阶”

灵犀微光L2-S30的技术突破与激进成本目标,不仅是企业自身技术积累的成果,更离不开“中国视谷”政产学研金协同生态的强力支撑,标志着灵犀微光在“中国视谷”这片创新沃土上实现了实质性跨越,也印证了视觉智能产业集群的强大赋能之力。​

回溯发展历程,2023年,灵犀微光斩获首届“中国视谷杯”创新创业挑战大赛冠军。在“中国视谷”建设运营单位北大信研院的推动下,“北大系”“萧山籍”创业者郑昱带领团队在“中国视谷”建设主阵地萧山区选定了研发总部空间;2024 年,灵犀微光获得“中国视谷”产业基金数千万元战略投资,为技术研发与产能建设注入充足资金。

对于落地“中国视谷”的创新企业,萧山区更以“保姆式”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相关部门主动协调研发与生产场地、落实人才政策、助力研发团队扩容、支持产能升级,让企业专注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快速发展。

会上,杭州市萧山区副区长朱国军表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萧山始终以充沛的“阳光雨露”,以“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全力支持企业茁壮成长。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灵犀微光现场与北大信研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顶尖学术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为L3-S50等未来产品的技术预研储备核心动能,展现了其持续引领的技术“野心”与产业生态布局。

其中,北大信研院创新性地构建了“院士专家创新团队、企业联合实验室、杭州北大创业园”的“三驾马车”模式,在推动地方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同时,持续赋能“中国视谷”产业地标、视觉智能产业集群建设。

截至目前,在“中国视谷”政产学研金的合力推动下,灵犀微光在杭州萧山的中试线已实现稳定运行,2025年成功完成L2-S30的可量产方案落地,关键工艺良率已达行业领先水平,为KK级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未来L3、L4级的技术突破积蓄磅礴力量。

十年坚守,灵犀微光始终聚焦阵列光波导,从核心技术攻关到产业化落地,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突破攻坚的硬核科技之路。在全球AR产业加速演进的关键时期,灵犀微光又打出了“定义产业标准(L1-L4体系)、攻克核心瓶颈(50美元成本)、展示量产能力”的三重“组合拳”,逐步迈向消费级AR产业生态的构建者与引领者。以L2-S30发布为新起点,AR眼镜迈向普及的关键成本拐点已隐约可见,一个属于智能助理AR的规模化时代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