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银发族不该“卡年龄”

2025-05-21 15:36:17 世界浙商

图源 视觉中国

69岁的退休运动员想办卡,被健身房拒绝;为65岁母亲和年迈外婆租房,3天被拒20次;70岁以上老人报旅行团,旅行社称无法接待……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些老年人屡屡在各种消费场景中“被劝退”,引发关注。

一些商家之所以有钱不敢赚,主要是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有所顾虑,担心老年人身体突发状况等等。不可否定,老年人在不少消费场景中确实会面临更多的审视,商家的某些顾虑也可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一些商家或平台,“一刀切”地将“年龄限制”上升为行业惯例,把个体特性放大为群体共性,仅仅以年龄为由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就拒绝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或交易,难免给人一种“年龄歧视”的不良观感。

这种卡年龄的做法,弊端是多方面的,不仅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公共事务的渴望,也将不利于发展银发经济、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庞大的银发族中,不少人身体健康、腿脚灵活、思维活跃。生存保障之外,他们还深切渴望着社交活动、娱乐体验等方面的满足,有着较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实力。《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

可见,今时的银发族已非同往昔。对于商家来说,如果还是以传统的、固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银发市场,忽视了银发群体的多元需求和消费实力,就可能错失搭上银发经济发展快车的机遇。

消除固有偏见,释放银发经济活力,要从市场、制度和观念等多方面寻求解法。

首先,对于商家来说,要认清银发市场的巨大潜力,及时捕捉银发族的真实需求,积极拓宽消费场景和渠道。与其简单地以年龄为标准为银发族消费设置隐形门槛,不如在服务上多做一些适老化改造,推动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向精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满足银发族需求的同时,也会自己找到“掘金”机会。比如,多地铁路部门开通了“银发旅游专列”,打造“车上休憩+车下体验”适老化旅游模式,就受到多方好评。

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决市场和消费痛点,消除企业后顾之忧。鼓励企业创新银发产品和服务,给予积极进行适老化改造的企业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奖励。引导市场创新风险分担机制,以租房市场为例,鼓励保险公司开发“老年人租房意外险”、借鉴国外的租赁担保公司制度等制度创新风险分担机制等等。市场有规可循,责权清晰,服务更加安心。

消除偏见,除了市场和制度发力,还要从观念上迭代升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新时代也当有新的内涵。重新理解“老去”的价值,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不仅是无数个被重新定义的商业可能,昭示着银发经济的可观前景、巨大的内需潜力,也孕育着从“养老”到“享老”的重要飞跃。不仅因为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更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必然抵达的港湾。消除偏见,多方参与,多措并举,让今天的银发族更好地融入社会,优雅地老去,也是托举起我们共同的未来。

来源:潮新闻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