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布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科学”

2025-08-19 15:39:41 世界浙商

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等12部门印发《浙江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科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浙江初步建成“人工智能+科学”算力底座、数据底座、模型底座,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地,抢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高点。

把牢人工智能这个核心变量,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进一步加快创新浙江建设步伐。“人工智能+科学”将如何塑造浙江发展新优势?它将为浙江人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效益? 

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

“人工智能+科学”是什么?

举个例子,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萨比斯和詹珀,他们用人工智能精准算出了几乎所有已知蛋白质的结构,还能预测DNA、RNA这些生命分子的样子和它们之间是如何“互动”的。

过去,科学家靠传统方法解析一个蛋白质结构可能要花几年,人工智能一下子能搞定成千上万种,这就是“人工智能+科学”带来的效果。

省科技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第五代科研范式(前四代科研范式分别为经验范式、理论范式、计算范式和数据密集型范式),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自然现象进行学习、模拟、预测和优化,从而加速推动各领域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人工智能+科学”由此而来。

“人工智能+科学”是浙江科技腾飞的新引擎。然而,浙江当前在加快“人工智能+科学”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比如算力、数据、模型供给不足、重点场景应用推进不快、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强化体系化布局,通过AI赋能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创高地建设。

“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先行省,应在AI赋能科研范式变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通过这项行动,也将推进浙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造AI驱动科研创新的省域样板。

从三个方面提出14项任务

“人工智能+科学”最终要落在产业一线应用。

《行动计划》中提了1个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浙江突破一批“人工智能+科学”关键理论和技术,培育4个以上“人工智能+科学”领域基础模型,打造8个以上“人工智能+科学”标杆应用场景,形成20个以上“人工智能+科学”数据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赋能100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显著提升科学研究效能。

一串串高标准的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浙江对发展“人工智能+科学”的超常规决心和魄力。

省科技厅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浙江从三个方面提出了14项任务——

一是强化基础要素供给,围绕统筹科学智算高效供给、推动科学数据有效组织、拓展科学基础模型供给,明确相关政策;

二是深化领域场景应用,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明确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基础科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任务;

三是营造创新发展环境,明确构建高水平开源开放创新生态、培育壮大各类创新主体、加速引育高端创新人才、构建多渠道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全过程治理监管体系支持措施。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吸收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创新主体的建议,如关于提供高效算力、高质量数据及建设可信科学数据共享空间的建议,对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该负责人说。

任务重大,责任在肩。人工智能这条道路上,浙江正加速奔跑。

尖端科技服务平凡日子

人工智能未来惠及人人,“人工智能+科学”如何让浙江百姓更有参与感、获得感?

据记者了解,在提炼各地各单位在“人工智能+科学”领域的优秀政策与举措时,浙江突出这些特色亮点:科研机构中,之江实验室的地学领域模型GeoGPT、天文领域模型OneAstronomy及科学基础模型021 LSM,湖畔实验室的气象大模型“八观”成效显著;医疗机构与高校里,浙江省肿瘤医院联合阿里达摩院研发的胃癌影像筛查AI模型DAMO GRAPE、西湖大学的AI中药大模型“神农 Alpha”各有突破;企业方面,阿里巴巴的魔搭开源社区、阿里云的生物基础大模型LucaOne成果丰硕;政府部门中,省市场监管局的数据知识产权改革经验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这些人工智能在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应用,最终都将惠及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比如在医疗健康方面,AI驱动的药物研发大幅缩短新药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到几年),降低研发成本,最终让救命药、特效药更快上市、价格更可负担;基于个人生理图谱和演化模型,预测患遗传病、癌症、慢性病的风险,实现个性化体检方案和早期精准干预。在材料科学方面,AI优化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降低高性能材料的制造成本,让先进材料更快进入民用市场,惠及百姓(如更便宜的电动汽车电池)。在能源供应方面,通过AI模型精准预测发电量和用电负荷,优化电网调度,大幅减少停电事故,保障居民和企业稳定用电……

浙江正将“人工智能+科学”的成果转化为人人可用的民生工具、触手可及的生活帮手、共创共享的发展红利,让百姓在买菜做饭、看病上学等日常场景中,真切感受到尖端科技最终服务于每一个平凡日子的温度与力量。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