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三角示范区里的嘉善向“新”力

2025-08-22 09:31:16 世界浙商

一块通了电的玻璃,能随时变幻虚实和色彩,可用作未来建筑中的玻璃幕墙,智能调节室内光线和温度;一缕缕银白色的微米级稀土蛋白纤维,可用于制作轻质高强运动装备;一片机器人手上的“电子皮肤”,轻触手背,传感器快速响应手指就能迅速跷起……正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里,一系列黑科技,正在不断“上新”。

长三角的融合恰如一扇窗,照见嘉善经济的蓬勃“向新力”。

8月20日至21日,202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暨全链接大会及开发者联盟系列活动在嘉善县举行,以“跨域一体,新质共生”为主题,为示范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蓄力。

借力示范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东风,嘉善立足新生态,谋求新协作,寻找新突破,正以创新为锚点,加速区域协同发展。

祥符荡。共享联盟·嘉善 供图

新生态

走进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的矽佳半导体(嘉兴)公司,芯片测试设备上,精密的探针卡连着芯片,24小时不停运转。 “我们发力车规级芯片赛道,主攻芯片测试全流程服务。” 公司负责人说,上半年营收增长了179.9%,三季度订单已排满,预计年营业额突破2亿元。

“借力一体化,全力培育产业新生态。”嘉善县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嘉善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速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强创新、拼经济、抓项目。1-6月,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8.6%。

未来产业加速“链式突围”。今年,储能行业龙头的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将400多人规模的青山兰钧研究院整体搬迁到了嘉善,聚力打造一个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锂电池基地。目前,已累计带动储能核心设备‌、系统集成等16家上下游企业落地。秉承龙头牵引、全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嘉善精准延练强链补链。今年,嘉善以立讯智造项目、日善电脑配件项目、格科微电子项目等行业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立联笔电、日善二期等2个百亿产值项目投产。目前,嘉善通讯电子产业年产值已突破千亿、规模全省第2。

传统产业,也在嘉善裂变焕新。

位于嘉善县干窑镇的浙江霸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用于精密零件加工的中走丝机床。企业每年将销售额的4.5%用于研发,已创新研发出30多种型号的机床,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超20%。

企业供图

在浙江福莱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只人形机器人手吸睛。它装载了企业最新研发的“电子皮肤”,轻捏指尖,传感器快速响应手指就迅速跷起;抚摸手背,柔性技术和硅胶材质带来柔然弹性的触感。企业这一新产品,已经拿到了下游客户的订单。谁能想到,这是一家早年生产广告喷墨打印材料、标签标识印刷材料的传统企业。

像这样既“老”又“新”的企业,在嘉善将越来越多。嘉善树牢“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理念,以创新赋能传统企业发展,上半年新签约本土企业再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248亿元。

布局未来产业,打通项目堵点。今年,嘉善创新建立“每月1号见”政企才面对面机制,建立项目推进五张清单机制,推动新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周期缩短1/3。上半年,嘉善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8个,预计新增达产产值205亿元;新投产产业项目34个,固投增长1.6%。眼下,嘉善抢抓国家算力枢纽布局的机遇,正因地制宜布局算力产业,攻坚总投资244亿元的阿里、电信、移动三大智算中心,已获评全省首个万卡算力集群。

新协作

8月20日下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2025年度创始成员代表会议在水乡客厅方厅水院召开。会上,第六批14家单位加入开发者联盟,除了有正泰集团、天能控股集团、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等3家浙江企业加入外,联盟还迎来了首家外企,至此,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员单位增加至88家。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会上还发布了10个开发者联盟服务示范区优秀案例,鼓励联盟成员进一步赋能示范区建设,其中两个来自嘉善的案例,令人瞩目。比如嘉善的爱德曼氢能公交车项目,首创跨省域氢能基础设施共享机制,实现“一卡通行、三地互联”,日均服务超10万人次。再如嘉善东部区域水生态修复项目,中国节能投资1.4亿元开展河道整治、生态缓冲带重建、水下森林系统构建等,带动河道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并推动编制《浙江省河流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等。

随着示范区一体化建设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创新协作成果,在嘉善落地。

错位协同体现在示范区的方方面面。就在前不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在嘉善举行。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内的青浦园区、吴江园区、嘉善园区3个分园揭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体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

“今年我们编制印发了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战略规划和产业规划。”示范区执委会营商产业部高级主管郎泽军表示。根据规划,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快布局培育6G、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产业协同发展。如青浦区推介的跨省域高新区青浦园区,未来将建设成为世界级“科创小镇”;吴江的汾湖子园,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嘉善的姚庄子园,正积极打造泛华为产业园等。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产业协同,有了政策支持。为支持跨省域高新区发展,示范区出台了《关于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试行)》。《若干举措》共12条,包括强化改革集成、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域协同、强化要素互认共享3方面内容,明确聚焦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融合等,对跨域项目、标杆性引领项目进行政策扶持。

借势借力突破。今年,嘉善聚焦毗邻北部的示范区内的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长三角水乡客厅等重点板块,联动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实施北融六大行动,将沪西、苏南创新资源源源不断导入嘉善。

20分钟内到青浦华为练秋湖,20分钟内到嘉善主城区……近日,嘉善大道(祥符荡南路至省界段)项目开工,预计于2027年年底建成。作为嘉善未来的南北主干道之一,其战略意义重大。“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祥符荡、西塘、姚庄等嘉善北部区域与青浦的快速通达。”嘉善县交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里忠表示。下一步,嘉善计划逐步推动嘉善大道快速路全线拉通,成为串联高铁新城、中心城区、中新新城、祥符荡创新中心、水乡客厅的县域中轴骨干线。

新突破

在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城市(智能绿建)实验室里,一块看似普通的玻璃正随着电流变化呈现出不同色彩。这是由未来城市(智能绿建)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杨国坚及其项目团队开发的新成果——基于功能聚合物的新型电致变色玻璃,能实现对光热透过率的高效调控。

“市面上主要的同类型产品,需要非常昂贵的设备以及很高昂的成本,显示速度也比较慢。”杨国坚说,他们的新技术,不仅能使玻璃具有优异的结构可调性,成本相比于传统的磁控溅射电致变色玻璃,还降低了50%左右。这块新型玻璃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未来城市的玻璃天幕、新能源汽车的车窗以及航空航天领域。

基于功能聚合物的新型电致变色玻璃。共享联盟·嘉善 郑之恒 摄

依托嘉善的祥符荡创新中心与智慧绿洲成果转化平台,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产品验证阶段,下一步,该项目将打通量产工艺。“我们还与一些头部的车企和消费电子终端企业进行了沟通。”杨国坚说。

从实验室初期探索,到验证走向市场,一块小小的玻璃里,浓缩着创新成果转化的“嘉善速度”。科技创新,已成为嘉善向新突破的主旋律。

狠抓创新动能,嘉善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嘉善高效运作浙大智慧绿洲、嘉善复旦研究院等四大科创平台,集成构建“应用研发+概念验证+中小试+孵化转化”的县域创新体系,省新型研发机构数全省县(市)第2,科技创新指数攀升至全省第5。四大科创平台落地两年来,已自主研发国内首个5N级超纯铁等标志性成果53项;柔性智能食品饮料、小核酸合成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占全省1/10。

创新的活力,也给企业带来发展后劲。嘉善深化指导企业分类建设研发机构,完善“初创、成长、领军”分层培育机制,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86.8%、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68.2%,均列全省第1,全县90%的研发人员、经费、机构、成果、专利均来自企业。

省派“科技副总”、祥符实验室的高级工程师刘博指导企业创新。共享联盟·嘉善 供图

今年7月,祥符实验室的高级工程师刘博多了一个新身份——省派“科技副总”。前不久,刘博来到位于嘉善归谷智造小镇的浙江达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指导帮助企业,对其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微生物筛选系统进行模块升级。

“现有设备体积还是较大,我们希望将检测模块芯片化,缩小设备体积,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刘博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在祥符实验室担任半导体芯片技术病原体快速检测仪研究项目负责人,在相关专业领域经验丰富。

推动人才流动共享,破解高校院所和企业产业人才供需不匹配问题,越来越多的“科技副总”走进嘉善各地企业破难。截至目前,嘉善全县已选聘34人担任“科技副总”,总数居全市第一,达成技术合作35项,获各级专项支持23项,推动共建联合实验室10家。

攻坚“硬科技”,打造“智造极”。 科研创新、产业兴起、要素共享、人才流动,一幅科创一体化的生态图景,在嘉善徐徐铺展,相信未来,这处创新之地,将更为生机盎然。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