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飞凯达:让每一件轮毂都带着“低碳”标签走向市场丨2025全球浙商ESG经典案例
2025-09-08 17:10:37 世界浙商
在全球ESG(环境、社会、治理)发展的赛道上,浙商正从“跟跑者”加速向“领跑者”蜕变。为系统构建浙商ESG实践“坐标系”,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指导,浙商智库ESG研究中心、《浙商》杂志主编的《2025全球浙商ESG经典案例》正式发布。
这些案例汇聚一线经验范式,勾勒出ESG理念在浙江落地生根的真实图景。今天推出第二篇《今飞凯达:让每一件轮毂都带着“低碳”标签走向市场》。
在位于金华的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飞凯达”)生产车间内,智能化产线正有序运转:机械臂精准搬运轮毂,光伏板为车间提供清洁能源,废气经处理后排放的数据实时上传至环保监管平台……这一幕幕绿色智能的生产场景,正是今飞凯达以可持续发展理念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国内轮毂行业的领军企业,今飞凯达通过多年的深耕布局,在环境治理、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领域构建起独特竞争力,为制造业企业践行ESG理念提供了可复制的“今飞方案”。
环境治理:从“达标排放”到“行业标杆”的跨越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思考与社会、环境的共生关系。”今飞凯达董事长葛炳灶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ESG战略的底层逻辑。回溯今飞凯达的发展历程,其战略演进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从1959年的农业机械厂起步,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国家定点的自行车零部件骨干企业,再到2002年成功开发首个汽车轮毂进入汽车产业,企业早期以“生存与扩张”为核心,随着规模扩大,尤其是201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后,今飞凯达开始将ESG理念融入发展血脉。2019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成为重要转折点,企业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位一体的综合价值创造。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明确提出“零碳工厂”长期目标,短期聚焦绿色生产与碳含量控制。葛炳灶在访谈中强调:“龙头企业就该有龙头的样子,要关注自身发展与社会环境需求的契合度。”这一战略指引下,今飞凯达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链条。
“环保不是成本负担,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今飞凯达的环保监控中心,葛炳灶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说。屏幕上,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稳定显示在30mg/m3以下,较国家标准限值(60mg/m3)降低50%以上。这一数据背后,是企业持续多年的环保投入与技术革新。
目前,碳排放问题成了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面对的挑战。为突破瓶颈,公司自主研发设计了一套“沸石转轮+RTO”废气治理系统,历经三代技术迭代,最终实现有机物破坏去除率稳定在98%以上。今年5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结果中,今飞凯达凭借卓越的环境管理水平,成功获评最高等级A级,成为全省11家A级企业中唯一的轮毂制造企业。
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系统性的绿色生产布局。在原材料端,公司创新性采用再生铝替代电解铝,生产的铝合金轮毂碳排放仅为4.88kgCO2/kg,较行业普通火电铝原材料降低70%以上。以一条年产150万件的生产线为例,仅此一项每年即可减少碳排放22万吨。“再生铝的碳足迹仅为电解铝的7%,这不仅是环保选择,更是成本优势。”葛炳灶解释道,通过“铝水直供轮毂初胚”模式创新,单吨铝水成本降低700~800元,年省超3000万元。
在能源利用上,今飞凯达构建了“光伏+储能”的绿色能源体系。利用金华基地的屋顶光伏板发电,结合储能系统实现能源及碳排放的实时管理;车间内的熔炼炉余热回收系统,将热量循环利用于低温设备加温,使整体能源利用率提升12%。公司环保总投入超亿元,其中2165万元用于涂装废气治理升级,最终实现SO2和NOx排放总量同比下降18%,获评“浙江省无废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称号。
“A级认证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葛炳灶表示,公司已搭建企业能源管理及碳排放管理平台,实现能源消耗与碳排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与优化,“我们要让每一件轮毂都带着‘低碳’标签走向市场。”
社会责任:为社会播撒希望的种子
“企业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葛炳灶说,无论是员工关怀还是公益捐赠,本质上都是在践行“共生共赢”的理念,“只有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教育能改变命运,企业有责任为社会播撒希望的种子。”这是葛炳灶投身教育公益的初心,他也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公司持续二十余年的公益实践。
2022年至2024年间,今飞凯达持续投入慈善事业,累计捐赠数百万元用于多领域公益项目:通过向教育机构捐赠支持校园建设与发展,向红十字会等组织提供抗疫专项资金,并为基层教育设施建设贡献力量。这些投入并非偶然,而是写入公司战略的“必修课”——作为年度战略的核心任务之一,公司将公益行动固化为常态化安排,通过持续、稳定的资源投入,确保社会责任践行的连贯性与长期性。
公司构建了覆盖“职业发展+生活保障+情感关怀”的全链条员工关怀体系:在职业发展上,通过“管理序列+专业序列”双通道晋升机制,让技术工人也能凭技能晋升至主任工程师,享受与总工程师同等的薪酬待遇;在生活保障上,每年为员工提供免费体检,设立帮困基金,累计慰问100余名困难职工,高温季送清凉、节日发福利已成常态;在情感关怀上,成立“今飞红娘团队”为单身青年牵线,设立工会婚嫁金。
员工满意度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这一理念深植于今飞凯达的发展基因中。通过“总经理信箱”“员工座谈会”等12条沟通渠道,企业每年收集并落实300余条合理化建议。从改善食堂菜品到增设送餐到岗服务,从成立篮球队、文学社到举办职工文化节,今飞凯达用细致入微的举措,让6000名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凝聚力转化为生产力——在近年制造业用工紧张的背景下,公司员工流失率始终控制在5%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校企合作则搭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我们每年招200名以上本科生,不是简单填补岗位空缺,而是培养能与企业共成长的人才。”葛炳灶介绍,公司搭建了以商学院为核心的培训体系,近7年累计培训中高层干部3120人次、后备干部720人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研究院,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今飞冠名班”,实现“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既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也为企业输送了400余名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其中5名获评“浙江工匠”,14名入选“浙江青年工匠”。
“我们不仅要造好轮毂,更要培养造轮毂的人。”葛炳灶的话道出深意。这种“输血+造血”的模式,既缓解了企业用工需求,也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
治理升级:用创新撬动全球市场
“走进今飞凯达的“未来工厂”,智能化产线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物流线自动转运物料,AI质检系统识别产品瑕疵,生产数据实时同步至数字化管理平台。这条产线不仅让人均生产效率提升140%,更成为公司治理现代化的典范。
作为深交所上市公司,今飞凯达以“合规为基、创新为翼”构建治理体系。在合规管理上,建立了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的内控制度,通过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环保设备运行状态与排放数据实时接入环保局监管平台,实现“阳光生产”;在创新激励上,制定《新品开发奖励办法》《员工创新奖励办法》等政策,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创新项目,累计申报专利及知识产权1000多项,主持参与国家及省市重点科技项目20余个。
这种治理能力的提升,更延伸至全球化布局中。从2007年进军印度市场,到2019年在泰国建厂,再到规划中的欧美、南美基地,今飞凯达始终遵循“本土化合规+绿色标准输出”原则。未来,泰国工厂将全面复制国内“未来工厂”模式,采用光伏能源与再生铝材料,既规避贸易壁垒,又将中国绿色制造标准带到东南亚。
“全球化不是简单建工厂,而是要带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出去。”葛炳灶强调,公司海外布局始终以ESG为前提,“在泰国,我们优先雇佣当地员工并提供技能培训,这既是尊重所在国国情,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
如今的今飞凯达,已从单一的轮毂制造商,成长为ESG生态的构建者。在环境维度,其再生铝应用技术、废气治理系统成为行业标准;在社会维度,“校企合作”模式被纳入地方职业教育改革案例;在治理维度,商学院的管理培训体系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数据见证成效:截至目前,公司汽车轮毂产品累计近2万款,覆盖全球主流车企配套体系,成功进入比亚迪、长安、奇瑞、零跑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企业的竞争力,终将体现在对社会价值的创造上。”葛炳灶的这句话,道出了今飞凯达的发展哲学。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益化管理,从关注利润到践行ESG,这家企业的转型之路,正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以绿色为底色、以责任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方能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