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场发布会,揭秘知识产权纠纷新趋势

2025-09-09 10:37:20 世界浙商

9月8日,在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成立8周年之际,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发布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2017-2025年)及杭州法院服务保障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8年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累计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4万余件。十大典型案例从中遴选而出,涉及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诸多科技创新领域,涵盖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多个案由。

记者注意到,典型案例不仅展现了司法实践的创新与突破,也呈现出知识产权纠纷的一个新趋势——涉网案件高发,争议逐步转向虚拟的网络空间。

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成立8周年新闻发布会。(杭州中院供图)

现实中,汽车的商标侵权好理解,但在虚拟的游戏场景中,商标侵权如何判断与规制?今年7月,杭州知识产权法庭的法官们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A公司是某知名汽车品牌在中国唯一的合法品牌权利人。被告B公司未经许可,进行虚拟游戏品牌联名,授权他人在其游戏中使用带有该品牌标识的汽车虚拟模型。

“游戏汽车模型与汽车是类似商品吗?存在商标侵权吗?”面对这起横跨现实与虚拟前沿地带的复杂案件,法官们在探索中厘清虚拟场景使用商标构成侵权的关键。

审理中,法院充分考量虚拟汽车模型与汽车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群体等方面存在较大关联性,并结合商标的显著性、知名度及公众的混淆可能性等因素,最终认定游戏中的虚拟汽车与汽车构成类似商品,被告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法院判决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100万元。

该案在全国率先明确“虚拟/数字场景使用商标”构成侵权。“在商标侵权判定中,如何分析虚拟世界中的商品或服务与现实世界中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相同或类似?法院综合多个方面做出关联混淆的认定,为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同济大学上海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刘维说。

在当今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知识产权已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备受瞩目的关键议题。另一起典型案例就涉及网络虚拟财产——NFT数字作品。

经漫画家马某某授权,A公司享有“我不是胖虎”系列作品独占的著作财产权及维权权利。A公司在B公司经营的平台上发现有用户铸造并发布“胖虎打疫苗”NFT数字作品,售价近900元,而该作品与马某某在微博发布的插图一致。于是,B公司被A公司告上法庭。

这场发生在元宇宙的知识产权争议,法院如何应对?

法院审理认为,NFT数字作品交易服务伴随着相应财产性权益的产生和移转,被告B公司作为NFT数字作品交易服务平台提供者未尽到审查注意义务,其行为构成帮助侵权。法院判决被告删除侵权的NFT作品,并赔偿原告4000元。

这是全国首例涉“NFT数字作品”侵权案。由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殊性,法院还要求B公司将侵权作品在区块链上予以断开并打入地址黑洞,从而停止侵害。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从算法到元宇宙,科技发展催生了新的知识产权表现形式和适用场景,新型知识产权案件层出不穷,侵权手段也花样翻新。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近年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还审结多起具有规则创设意义的全国“首例”案件,如全国“首例数据产品商业秘密保护行政诉讼案”“首例虚拟数字人案”等,为同类纠纷提供了可借鉴的“杭州方案”。

审判席上有法官,技术迷雾里还有技术调查官。杭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池海江说,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持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也积极引入“外援”,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实现专业技术事实查明与法律适用的精准结合。同时,坚持严格保护,严惩创新领域侵权,加重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行为人的赔偿责任。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