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个人工智能局挂牌,为何是温州?

2025-09-09 10:37:54 世界浙商

温州市人工智能局揭牌 拍友 陈翔

正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的浙江,迎来首个人工智能局。消息一出,全国关注。

9月8日,温州回应关注,召开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解读政策情况、发布人工智能工作下一步动作。

全省首个设区市人工智能局,凭什么率先在“浙江第三极”温州挂牌?在人工智能赛道,温州还有什么新动作?在浙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盘棋”中,温州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成立人工智能局,可谓大势所趋。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浙江省委今年4月也明确提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劲动力。

在政策和部署的引导下,9月3日下午,温州举行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会上正式揭牌成立温州市人工智能局。这是浙江省首个设区市人工智能局。

在人们印象中,浙江人工智能产业以杭州、宁波为核心。但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局,为什么在温州?

首先是数据优势。

数据对人工智能性能影响巨大,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算法竞赛正转向数据资源的争夺。这意味着,谁掌握的合法数据量大,未来核心竞争力就掌握在谁手中。

在温州,一个基于海量数据且能高效调度的数据生态已经形成。这里是获批建设国家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六大试点所在地。当前,中国(温州)数安港,已落地交通部等17个国家级数据实验室,推动交通、医疗、司法等国家部委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等25类数据落地温州 ;建设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全量归集市县492家单位数源。这将为AI模型训练提供专业化、低成本、高效率、多模态的强大数据支撑。

另一大优势是算力。

算随电走,大型算力中心建设必须依托绿色能源。近年来,温州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开工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省内纳入规划的海上风电资源共计3650万千瓦,其中温州占1900万千瓦,同时还有大量的光伏电站资源,为谋划建设大型绿色低碳智算中心助力AI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此外,温州作为冲刺千万级人口、万亿级GDP的大市,为AI技术落地提供海量场景需求。千万方大孵化集群、千家AI初创企业、“一港两谷”深耕AI的高能级平台,以及数名AI领域顶尖人才加盟,让温州初步构建了匹配、支撑、赋能AI的创新生态。

除了拥抱AI的优势基础,温州更有抢抓发展的紧迫需求。“对温州来说,抓住AI机遇就是抢占勇立时代潮头的新赛道、激活城市跨越赶超的新动能、打开产业涅槃重生的新空间。”温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人工智能局,将为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利好?

据了解,人工智能局的主要职责包括: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政策,统筹推进全市算力、语料、算法等相关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牵头推进全市“人工智能+行动”,以及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人才引育服务等。

此次挂牌,不仅标志着温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系统性布局进入新阶段,更折射出地方政府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业变革的深层考量。人工智能局挂牌的背后,是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技术生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AI监管机制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改革探索。

“成立人工智能局,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推进机制,将加速推动温州人工智能产业从‘跟跑’‘并跑’迈向‘局部领跑’。”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文宇评价。

机构设立只是起点,真正发挥效能还需不断探索。针对人工智能企业普遍面临的算力贵、模型调用成本高、高质量语料获取难等痛点,温州市将推出12项具体支持措施,以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等形式进行补助,补贴金额最高达合同实际执行金额的30%。

与温州市人工智能局几乎同时亮相的,还有温州配套出台的《温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下称实施方案))、《温州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2025—2027年)》等政策。

温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沈林杰进行解读,并提出了温州的目标。

在三年行动方案中,温州提出推进十二大领域“AI+”行动,量身定制赋能路径。中国数安港正在开展“大模型应用社区”建设,强化数据即服务、算力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的一体化供给。依托这一服务能力,温州可以推动行业大模型在众多领域百花齐放,打造垂直行业大模型和轻量化小模型的策源输出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温州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时,特别注重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又体现出鲜明的本地特色。温州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电气、鞋服、泵阀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全链条环节,这些产业均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根据实施方案,温州到2027年将重点培育10家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聚力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人工智能局挂牌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对勇立创新发展潮头的渴求。温州市委主要领导表示:“全市上下要答好人工智能这道‘必须要抓’的必答题、‘必须快抓’的抢答题。”

放眼全球,国内人工智能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城市都处在刚出发不久的位置。

纵观全国,人工智能发展已形成多个区域模式。深圳依托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打造产业链协同生态;杭州通过“中国视谷”建设,聚焦视觉智能产业集群。

这些城市的共同经验表明:找准定位,比盲目跟风更重要。

从浙江来看,省委主要领导在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要求,各地在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大场景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汇聚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的强大合力。

在浙江加快打造的高能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布局中,杭州市、宁波市是核心,其他地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杭州有阿里巴巴、网易和科技“六小龙”等一批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而宁波则有深厚的制造业土壤。有独特优势又有强烈意愿的温州,找准自己的定位,力争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发挥更大作用。

有媒体评价,此次温州高规格召开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并成立人工智能局,就是要与杭州、宁波一道,构成浙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的“铁三角”。

尽管温州在数据、算力、场景等方面已具备一定优势,但在高端算法研发、跨领域融合应用、顶尖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缺口。

如何将“数据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把“应用需求”转化为“创新动能”,是温州下一阶段推进工作的重点。

温州国际云软件谷 温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温州发布温州市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四张清单”。清单经深入调研和精准梳理,并结合温州产业特色与优势最终形成,分别是行业垂类模型供应清单、高质量数据集清单、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和重点产业平台推介清单。

前两张清单是温州能向行业赋能的供应清单,而场景需求清单则集合了温州的真实需求,邀请行业来揭榜。此前,温州深入企业、医院、学校等一线,梳理出74个可落地、能见效的人工智能技术需求场景,覆盖制造、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后两张清单里,温州列出中国(温州)数安港、中国(温州)智能谷、温州国际云软件谷等重点产业平台进行推介,让AI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支撑,为企业整合政策、算力、数据等关键资源。

“这‘四张清单’,不只是一套政策文本,更是温州向全球创新力量递出的合作邀请函、推动 AI赋能的‘施工图’、共享发展机遇的‘入场券’。” 温州市数据局(市人工智能局)局长孙祥光说。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