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丹心映山河——每一位英雄都值得被铭记

2025-09-08 14:44:53 世界浙商

80年前,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海外华侨华人以拳拳赤子之心,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篇章。而在这支浩荡的爱国大军中,浙江籍华侨的身影尤为闪耀——他们或毁家纾难支援前线,或以笔为剑唤醒同胞,或舍生忘死投身革命,用热血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丰碑。

烽火连三月,侨心系家国

1931年,“九·一八”刺耳的枪响撕裂了白山黑水。侵略者的铁蹄,点燃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怒焰。世界各地的华侨爱国热情高涨。他们在宣传抗日救亡、组织联合抗日团体和支援国内抗日救亡运动上,发挥了先驱作用。

华侨抗日义勇军训练照

1931年10月,青田籍旅日华侨刘兆祥在日本秘密组织侨胞回国抗日,并组织华侨抗日救国义勇军筹备会。1932年,青田籍旅日华侨陈绍明回国参战,任19路军华侨义勇队队长。青田旅日华侨徐香进、陈耀明、金邦光、刘兆祥、蒋仲轩、叶公正等为义勇队队员。

刘兆祥与青田籍旅日华侨、义勇队队员徐香进、 金邦光、蒋仲轩、叶公正等人在日本时的纪念合影。

何志宏(1912-1998)浙江青田人,旅法华侨。

金映光(1913—1983) 浙江青田人,早年赴德国、法国。

华侨义勇队178位队员名单,刊载于1932年版《华侨半月刊》。

徐香进,青田章旦徐山人,20世纪20年代赴日本谋生。“九一八”事变后,在爱国热潮的感召下,毅然回国参加第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华侨抗日义勇军,任一队二组准尉副组长。徐香进回国抵沪后,立即投入抗日战斗。1932年2月,徐香进在为前线押送作战物资时,途遇敌机空袭,因坚持不离职守,在上海南翔阵地被炸身亡,时年仅22岁。

徐香进,章旦徐山人,旅日华侨,前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华侨义勇队一队二组准尉副组长

殉国前夕,他在致双亲的信中,字字泣血,浩然之气跃然纸上:“因日寇占我东北三省,又欲侵略津沪等处,四万万同胞岂有立足地耶?我等国民一分子,焉能坐视待毙!男誓与同袍血战到底,宁为倭奴刀下鬼,不做亡国奴!国难当头,赴国难乃天职,纵不能尽孝双亲,望祈勿罪......”

1931年12月2日,徐香进致父亲徐道信函

1931年12月28日,徐香进致父亲徐道家书

赵狄(1905-1992年),中华民国陆军少将,亦名耿,乳名挺画,号乘风,晚年改号益明,缙云县壶镇后塘村人。1929年追随孙立人将军麾下,先后在苏州、上海、湖南等地参加抗日战争。1942年至1944年,入编中国远征军参与缅甸战役。1944年秋,赵狄凯旋回国,回成都陆军黄埔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深造。1947年秋赴台湾,1975年移居美国。

1943年秋,赵狄在一场缅北战役中,歼灭了日军一个联队,此武士军刀战利品原属该连队大佐,后失落,1986年复归。

1944年,美国政府授予赵狄银星勋章

1945年,蒋介石授予赵狄五等云麾勋章

2015年,马英九授予赵狄抗日纪念章

 

毁家纾难 金帛助国

图为南侨总会应国民政府军委会西南运输处请求,为滇缅公路购置的200辆二吨型美国道奇载重卡车。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浙籍侨胞从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援祖国抗战。

抗战时期华侨救国团体最多时达938个,占海外侨团总数的1/4强。成立于1937年8月的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和成立于1938年10月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影响较大。

1936年,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在巴黎成立,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为支持祖国局部抗战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浙江侨胞发挥了重要作用,何志宏、林德光、金直夫、金映光等人都是旅法华工中抗日活动的骨干分子。

七七事变爆发后,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当选主席。南侨总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地区华侨救亡团体的联合组织,以“联络南洋各地华侨,研究筹赈方法,策动救亡工作,筹款助赈祖国难民,并倡导集资发展祖国实业”为宗旨。浙籍侨胞李基中、陈时权、林元山等加入南侨总会。

1940年9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兼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团长陈嘉庚一行抵达丽水慰问,其中一站为浙江省儿童保育院。次日,在处州中学召开有千人以上参加的欢迎大会,会上发表抗日演说,当地军政要员、各界知名人士及青年学生到会。

1940年9月,陈嘉庚到浙江省儿童保育院慰问,当时的地下党联络站旧址

1940年9月,陈嘉庚抵到丽水,处州中学召开欢迎大会档案记录

 

今天,当我们凝视这些泛黄的照片与文字,回望这段历史,那些远渡重洋的背影、那些振聋发聩的呐喊、那些抛洒的热血,依然震撼人心。他们用行动证明:爱国,无关身份,不论远近,只因血脉相连。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让我们铭记浙江华侨的功勋,传承他们“心系桑梓、胸怀天下”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